|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海外華媒海南行:從洋浦看見自貿港開放開發熱潮-快遞搜
「開放新海南·活力自貿港——行走中國·2025海外華文媒體海南行」活動12日走進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家境外華媒實地感受了海南自貿港的發展速度。 洋浦經濟開發區:中國開放窗口 1992年獲批設立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從亂石灘上崛起,已成長為臨港工業新城和中國開放窗口。這是中國首個外商成片開發的開發區,融入自貿港建設,優惠政策疊加。 海南自貿港開啟建設後,這裡獨有「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內外貿同船保稅油加注等五項自貿港政策,先行先試新型離岸國際貿易結算便利化試點、境外投資便利化綜合試點等三項自貿港政策,著力打造自貿港建設先行區、示範區。 首艘入籍「中國洋浦港」的國際航行船舶「中遠海運興旺輪」,海南自貿港首條洲際越洋航線洋浦—南太—澳洲航線開通運營,海南自貿港—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專列成功首發……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實施以來,一系列首艘、首個、首單見證了洋浦的開放開發。 「自成為享受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政策的首家石化企業以來,我們已累計免徵關稅800餘萬元。」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海南煉化」)計劃經營部經營管理崗高級主管馬洪波向記者介紹,企業藉助政策,打造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體系。 海南煉化碼頭上,剛剛產出的聚乙烯正在裝船,運往島外市場。近年來,海南煉化產業鏈不斷延伸,已發展成為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進口原油加工基地、成品油出口基地和芳烴生產基地。馬洪波說,隨著封關臨近,企業將繼續爭取園區內企業點對點免稅加工、成品油出口「三定」等政策試點。 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洋浦探索出了多項可複製的經驗,不但為即將啟動的全島封關運作奠定基礎,也直接轉化為企業發展的蓬勃動力。 產業布局:搶抓自貿港新機遇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大潮中,洋浦的石化新材料、航運物流、海上風電等產業快速壯大。 從2006年海南煉化800萬噸煉油為始,洋浦石化產業每六七年上一個新臺階,現已基本形成以煉油、芳烴、烯烴三路並行的產業鏈發展格局,逐步實現了產業鏈的拓展延伸、原料的吃幹榨淨、產品的迭代升級。 圖為洋浦國際貨櫃碼頭。中新網記者 駱雲飛 攝 在洋浦國際貨櫃碼頭,近日剛剛投用的擴建工程岸橋伸縮,吊裝即將運往海外的貨櫃貨櫃。 「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是海南自貿港「運輸來往自由便利」的核心內容,持續吸引全球航運要素集聚。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航運發展促進處處長葛麗巧介紹,截至目前,「中國洋浦港」已登記船舶65艘,數量和規模穩居全國自貿港(區)首位。 海南港航國際港務有限公司生產操作中心副總經理杜成財說,洋浦國際貨櫃碼頭今年已投產1個15萬噸級和2個20萬噸級泊位,可滿足世界最大的貨櫃船舶靠泊作業。 目前,洋浦國際貨櫃碼頭累計開通58條內外貿航線,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貨櫃吞吐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3.4%。第四季度,該碼頭將繼續加密航線、班次,為封關後樞紐功能升級夯實基礎。 在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一個規劃年產16萬噸特種紙的廠房正在加快建設。「海南自貿港封關後,將疊加中國-東協自貿區3.0升級的產業機遇,成為中國與東協市場雙向通聯的樞紐。」金海漿紙總經理孟祥巖表示,企業正加快進行技術變革和延長產業鏈,在國際市場增強產品競爭力。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啟動全島封關,將釋放出更大的開放紅利。越來越多的企業看準時機,在洋浦進行布局。 儋州洋浦跨境電商產業園總經理王帥鑫,這段時間正在加緊籌劃園區年底動工事宜。該園區定位「海外品牌入華+本土企業出海」雙向服務樞紐,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能夠容納3000家企業開展業務,年貿易額預計將超過20億元。 為何要將跨境電商產業園落地洋浦?王帥鑫分析,海南自貿港封關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與加工增值政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相疊加,洋浦是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又是中國首個「數字保稅區」。「這些疊加優勢將為跨境電商帶來更好的政策環境和更完善的供應鏈支撐,助力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 海南全島封關後,洋浦將繼續承擔自貿港「樣板間」的重任。相關人士表示,洋浦將以政策紅利推動主導產業優化升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4條產業新賽道,招引儲備與政策深度銜接的優質產業項目;升級「雙向雙樞紐港」(中國國內南北航線的南樞紐港,東南亞地區至北美東行的東西航線東樞紐港)能級,持續擦亮「中國洋浦港」金字招牌。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