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運輸與環境組織(T&E)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儘管貿易量同比基本持平,但2024年歐盟航運排放仍激增13%,創下2018年官方監測以來的歷史峰值。
該數據源自歐盟MRV體系(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旨在對進入或離開歐洲領海的商船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系統的監測、報告與核證),其統計對象為停靠歐洲港口、總噸位5000噸及以上的船舶。數據顯示,在汙染企業排名中,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是歐盟航運領域最大汙染者,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560萬噸,格裡馬爾迪集團是非貨櫃航運領域的最大排放方,排放量達380萬噸,嘉年華則是郵輪行業排放最高的企業,排放量達250萬噸。
地緣政治導致的航線變化及能源危機或成排放量增長主要推手。一方面,紅海危機導致大量貨櫃船繞行好望角,航程增加18%的同時,船舶為趕時效提速3%,直接推高單位排放,貨櫃船排放同比暴漲46%。另一方面,俄烏衝突導致的歐洲能源危機進一步推動化石燃料運輸量增長,化石燃料運輸佔歐盟航運排放的20%,原油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已回升至2019年高點。
為推動航運業零碳發展,歐盟在資金投入和政策法規方面雙管齊下,推出可持續交通投資計劃(STIP),擬投入29億歐元支持海運和航空領域清潔能源發展;其運行近兩年的航運排放交易體系(ETS)合規率亦達到99%。IMO零碳框架落地推遲,歐盟作為綠色航運的主要推手,或將趁此空當完善並擴大航運排放交易體系覆蓋範圍,進一步穩固行業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