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南美航線還能漲多久?-快遞搜
近日,赫伯羅特宣布自11月1日起上調遠東至南美東西海岸航線的綜合費率附加費(GRI),每標準箱漲幅高達1000美元,這一動作是今年以來南美集運航線持續火熱的延續。受中國對南美出口需求集中釋放、班輪公司主動調控運力等因素疊加影響,該航線不僅運價呈持續上揚態勢,艙位緊張問題也愈發突出,成為2025年全球集運市場中表現最為亮眼的航線之一。 從當前市場信號看,南美航線運價的上漲態勢並非短期脈衝,但其持續性需結合供需變化、基建進度與運力調控節奏綜合判斷,短期旺季支撐明確,中期受基建落地節奏影響,長期則依賴中拉貿易結構性增長動能。 運價強勁上漲 上海航運交易所日前發布的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南美東航線運價呈現強勁上漲態勢。從1月初的1350美元/TEU持續攀升至6月末的2480美元/TEU,半年內漲幅超83%。 不過,進入7—8月後,受巴西雨季尾聲港口作業效率逐步恢復的影響,該航線運價出現階段性回落,最終穩定在1960美元/TEU。即便如此,這一價格較2024年同期仍高出15%,凸顯市場需求的整體韌性。 進入9月,南美航線運價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一方面,中國國慶長假前企業出貨節奏明顯放緩,需求端支撐減弱;另一方面,中遠海運集運增開南美東快線等新增運力陸續投放市場,供給端壓力增加。受此影響,該航線運價單周大幅下跌10.51%,最終跌至1520美元/TEU,創下2025年4月以來的新低。 但從短期來看,運價上漲動力仍將延續。隨著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開啟,中國至南美海運市場整體運價強勢反彈。進入10月,巴西、智利、秘魯等南美主要航區的運價均呈現穩步上行趨勢,部分港口甚至因艙位供給緊張出現「有價無艙」的情況,市場活躍度顯著回升。 需求持續釋放 南美航線運價反彈並非短期脈衝式上漲,其背後更有貨量增長與出口結構優化的長期邏輯支撐。 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對南美出口已擺脫傳統農產品、礦產品的單一品類依賴,逐步向多元化升級,消費電子、家電、汽車配件成為拉動拉美市場需求的主力增長點。同時,新能源設備與建材需求持續擴大,跨境電商貨量攀升還催生了更多拼箱運輸及快線服務需求。這些趨勢既印證了拉美地區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韌性,也從根本上為航線運價長期維持高位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與拉美地區雙邊貿易連續7年高速增長,2024年貿易總額達518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國亦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進入2025年,這一良好態勢得以延續,1—9月中拉貿易總額達4035億美元,較2024年同期實現3%的穩健增長,貿易增長動能持續釋放。 這組亮眼數據背後,是拉美萬億級需求的不斷釋放,而作為拉美經貿核心的南美洲,憑藉資源稟賦、產業需求與區位優勢,成為這一需求釋放的關鍵載體,其旺盛的進口需求直接拉動南美航線貨量增長,進而為航線中期運價維持相對高位築牢了底層支撐。 具體而言,巴西基建升級、智利資源加工擴容、秘魯能源開發需求及拉美製造業升級訴求,與中國工程建設、高端製造、新能源技術優勢精準對接,這種供需契合點已成為雙邊貿易增長的核心動力。 聚焦拉美主要經濟體,各國發展需求與中國產業優勢深度契合。巴西人口超2億,是中國在拉美重要貿易夥伴,其國內基建需求旺盛,近年大力推進交通、能源領域基建升級,為中國工程、建材等產業打開廣闊市場;墨西哥是拉美唯一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2025年啟動「鐵公基」計劃,投入近千億美元推進鐵路、公路、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釋放經濟增長潛力,為中國設備出口與技術合作提供新機遇;阿根廷作為拉美潛在消費大國,中國是其第二大貿易夥伴,農業和建築機械、機電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卡車及火車零部件等關鍵物資均依賴中國供應;秘魯是中國在拉美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國的日常輕工產品、工業機械設備及電子零部件,憑藉高性價比深受當地市場歡迎。 綜合來看,拉美地區正加速基建升級與產業復甦,對工程機械、建築材料、汽車零部件等產品的需求缺口擴大。同時,該地區6.5億人口構成的龐大消費市場,為中國家電、紡織服裝、輕工產品等優勢品類開闢廣闊空間,且這一需求方向契合當地中產階級崛起帶來的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鞏固了中拉貿易的增長韌性。 班輪公司紛紛布局 近年來,在歐美航線需求不振的背景下,班輪公司將運力投入包括南美、非洲和中東在內的新興市場,紛紛加大在當地投資,通過興建港口碼頭和倉儲物流或直接收購當地相關物流公司擴大航線布局。 在港口碼頭投資方面,中遠海運集團投資的錢凱港項目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也是南美首個綠色智慧港口,於2024年11月14日正式開港。中遠海運集團數據顯示,2025年1—5月,錢凱港完成貨櫃吞吐量約9.44萬標準箱、散雜貨及滾裝貨物62.69萬噸,裝卸船舶118艘次。中遠海運集團開通的「錢凱—上海」直航航線將南美至亞洲運輸時間從33天壓縮至23天,物流成本降低20%,直接輻射哥倫比亞、智利等周邊國家。 馬士基旗下APMTerminals計劃投資19億巴西雷亞爾(約3.07億美元)擴建南美最大港口桑託斯港,目標將吞吐量翻倍,通過輪輻模式降低13%海運成本。同時,馬士基與DPWorld(杜拜環球港務集團)籤署八年協議,後者將分階段投資20.5億雷亞爾提升桑託斯港吞吐量至210萬TEU,馬士基則新增6條航線掛靠。 在航線網絡升級方面,2025年4月,馬士基與達飛輪船聯合推出亞洲至南美東海岸ASAS2/SEAS3航線,投入11艘5000—8000TEU船舶,上海至桑託斯航程縮至37天,新增蛇口港掛靠縮短華南貨物運輸路徑30%。地中海航運於2025年9月開通遠東至南美西岸ALPACA航線,投入10艘7000TEU船舶,掛靠寧波、釜山及秘魯卡亞俄、智利阿里卡等港口。該航線同步作為「MSC櫻桃快線」運營,依託智能冷藏技術保障生鮮運輸,船舶到港實現「零延誤」。 儘管南美市場潛力顯著,但仍面臨基礎設施瓶頸的制約,巴西桑託斯港平均船舶等待時間達7天,需持續投資升級。但從長期來看,班輪公司的這些布局將逐步緩解南美航線的運輸壓力,南美航線運價或將告別「持續大漲」階段,進入「供需動態平衡」的平穩期。 總體而言,南美市場憑藉資源優勢、人口紅利和中拉貿易增長,已成為班輪公司戰略布局的新興區域。未來,隨著港口擴建和航線優化,南美有望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 快遞搜免責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其他媒體,快遞搜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