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重慶市召開的2025中國(重慶)—東協物流行業合作會議上,重慶與東協國家集中簽約21個合作項目。
項目涉及東協農產品種植、跨境運輸、港口集散、加工分裝、市場營銷等全供應鏈環節,並將促成國際產學研、「渝車出海」和以重慶為樞紐橫跨南美與歐亞的大宗貿易供應鏈合作。
具體來看,聚焦戰略合作與平臺建設,重慶與東協國家籤約達成重慶公路物流基地東協農產品集散中心、重慶佛耳巖港國際大宗貿易等項目合作;圍繞食品農產品貿易與供應鏈協同,達成馬來西亞南洋特色海鮮、印尼冷凍海產品暨貓屎咖啡等產品的進口及加工合作協議。
「重慶作為東協國家通往歐洲的重要樞紐,以獨特的區位優勢連結廣闊市場。」菲律賓貿工部副部長塞費裡諾·魯道夫受訪表示,期待通過多點協作、資源聯動,推動菲律賓依託重慶構建輻射全球的中轉網絡,不僅讓中國及更廣泛區域的物資抵達菲律賓,也讓菲律賓物產高效通達世界各地,共拓互利共贏的發展新空間。
重慶市巴南區是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的重要樞紐。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三大主幹運輸方式之一,跨境公路班車自2016年開行以來,已開通12條幹線運輸線路,實現中南半島全覆蓋並拓展至中亞、南亞部分國家,形成「3向12線25口岸39海外分撥倉」的對外運輸體系。2025年1月至10月,跨境公路班車發運量超1.1萬車次,貨值超150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2倍和4.5倍,通道效能顯著提升。
下一步,重慶將打造南下深耕東協、西進貫通中亞歐洲、北上聯通蒙俄的國際公路運輸體系,提供「一次委託、一單到底、一箱直達」的「門到門」全程高效運輸,持續推動各方深化通道建設、促進產業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