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Aviation A2Z報導,在2023年9月的兩次夜間運行期間,澳大利亞墨爾本機場34號跑道長度因施工被臨時縮短,但兩架執行國際航班任務的寬體客機機組均未注意到這一跑道變化,導致兩架飛機都延長了起飛滑跑距離,在距離跑道末端仍在施工的工地僅數米高度處才離地升空。
首起事件涉及一架馬來西亞航空的空客A330-300,該機執飛前往吉隆坡的航班,第二起則涉及一架越竹航空的波音787-9,該機執飛前往河內的航班。
澳大利亞運輸安全局(ATSB)經調查確認,為配合夜間道面翻修工程,墨爾本機場34號跑道的公布可用距離已從3659米縮短至2089米。儘管發布了正式航行通告(NOTAM)和自動終端情報服務(ATIS)廣播,但兩個機組在規劃離場時均未注意到此變更。
在9月7日的馬航事件中,A330以距施工區域約7米的間隙飛越;在9月18日的越竹航空事件中,波音787則以4.5米的間隙通過。
兩起事件中,飛行機組均基於完整跑道長度而非縮短後的可用長度進行標準起飛性能計算。儘管飛行簡報資料中包含了相關NOTAM,但兩個機組均未識別出跑道已顯著縮短。
ATSB局長Angus Mitchell表示:「雖然兩個機組獲取的ATIS版本均提及了跑道縮簡訊息,但他們僅向空管確認了ATIS中的氣象信息,未提及跑道長度縮短事項。」
ATSB的調查表明,儘管籤派員在性能計算表中考慮了跑道縮短情況,但未向機組突出強調此變更。
兩個機組均默認跑道完整可用,並據此選擇減推力設置,且在簡報或起飛滑跑過程中未對此提出質疑。工作負荷、時間壓力以及對正常運行的預期共同導致了此次疏漏。
ATSB指出,飛行員對識別影響安全性的機場信息負有最終責任,但事實證明僅靠程序防護並不夠。
上述事件發生後,兩家航空公司均已修改其籤派和簡報程序,確保跑道可用距離變更得到明確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