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預售的進一步提前,帶動10月份快遞業務規模快速增長。據國家郵政局11月10日公布的《2025年10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經測算,2025年10月份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475.5,同比提升2.4%。其中,發展規模指數為616.4,同比提升5.6%。預計10月份快遞業務量將同比增長7%左右,業務收入將同比增長5%左右。10月份,快遞行業旺季特徵逐步顯現,市場規模加速增長。
「今年國慶假期與中秋假期重合,假期過後,很多電商平臺提前啟動了『雙11』預售,10月份,快遞業務量一直維持在高位,提前迎來了一場『雙11』預考。」深圳市優品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李鵬巖向記者表示。
在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看來,10月份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的關鍵推手是電商大促周期的拉長。超長周期的促銷活動讓訂單量提前釋放。此外,企業備貨前置,也進一步推動了快遞業務高峰的提前到來。
《報告》顯示,10月上旬,快遞企業積極拓展服務空間,滿足假日期間特產、生鮮寄遞需求。其中,國慶、中秋假期期間共計處理快遞包裹72.31億件,日均處理量超9億件。10月中下旬,快遞企業深化與電商協同發展,為電商大促提供有力保障,日均快遞業務量達6億件左右。
對此,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向記者分析稱:「一是快遞企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如分揀中心、運輸車輛升級,提升處理效率;二是科技應用廣泛,智能分揀、路徑優化等技術減少錯誤和延誤;三是服務標準提高,企業注重培訓管理和客戶反饋機制,優化末端配送體驗;四是行業競爭加劇,倒逼企業通過提升服務質量贏得市場。」
林先平認為,這也是快遞行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誌。一方面,規模增長為服務升級提供了資金和場景支撐。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優化中轉、增設末端門店等措施改善體驗,實現了規模和服務質效的提升。
為有效應對旺季業務量的快速增長,快遞企業在提前進行場地、設備、車輛等基礎設施準備和升級的同時,也持續推動科技賦能,不斷加大智能設備、無人設備的投入和應用。
「快遞企業加大智能設備和無人設備的投入,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些技術能顯著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例如,自動化分揀系統加快處理速度,無人機和無人車拓展配送範圍。同時,科技投入有助於應對旺季高峰,減少爆倉和延誤,提升服務穩定性。」付一夫表示,長期來看,智能化轉型將推動快遞行業向高質量、可持續方向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並適應未來物流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