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鄂爾多斯交出「綠富同興」亮眼答卷__快遞搜
本報記者 郝雪蓮 當深秋的晨光刺破鄂爾多斯高原清冷的天際,康巴什區烏蘭木倫湖畔整潔的步道上便投下斑駁的光影。沿岸的楊柳披上了金裝,中軸線上斑斕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兩側的博物館、圖書館等城市文化地標建築與周邊綠化景觀和諧共生,騎行道上市民悠然穿行,電動公交車靜默駛過……這一刻,一個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融入城市肌理的美麗鄂爾多斯形象瞬間具象化了。 鄂爾多斯市地處黃河「幾字彎」腹地、庫布其沙漠與毛烏素沙地交匯處,生態環境曾十分脆弱,是我國北方荒漠化防治的主戰場。「十四五」時期,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及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關鍵節點的鄂爾多斯,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在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態治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推進綠色轉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綠富同興」的亮眼答卷,為美麗中國畫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鄂爾多斯印記。 創新治理模式,實現生態逆轉 鄂爾多斯的生態底色,曾長期被黃沙所困。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佔總面積48%的現實,決定了其生態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與艱巨性。「十四五」以來,鄂爾多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了「三北」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實現生態環境從局部好轉到整體好轉的歷史性轉變。 深秋時節,走進位於達拉特旗的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一片片深藍色的光伏板在沙漠中錯落有致,形成巨大的光伏矩陣,將熾熱陽光轉化為清潔電能。光伏板下,沙柳、檸條等防沙治沙植物已將流沙牢牢鎖固。 「庫布其沙漠土地和太陽能資源都很豐富,有足夠空間布局光伏設施和開展防沙治沙工程,利用光伏治沙是一個極具創新的生態解決方案。」達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長張旭介紹說。 作為中國首批千萬千瓦級大型風光基地項目之一,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規劃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建成後年輸送清潔能源約180億千瓦時。截至目前,先導工程一期、二期項目200萬千瓦光伏全部建成併網,有效治理沙化土地6萬畝。 「十四五」期間,鄂爾多斯依託「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科學規劃布局可容納1億千瓦裝機規模的庫布其沙漠「光伏長城」治沙帶。通過板上發綠電、板下種養殖的「光伏+治沙」模式,完成光伏治沙80萬畝,綜合運用以路治沙、光伏治沙、工程治沙等創新治理模式,全市已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300多萬畝,毛烏素沙地和庫布其沙漠治理率分別達到80%和40%。真正實現了從「人進沙退」到「綠進沙退」的跨越,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鄂爾多斯經驗」。 綠色低碳轉型,重塑產業版圖 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鄂爾多斯正有序推進「雙碳」目標的落實,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色轉型,零碳產業園模式為鄂爾多斯提供了全新的發展選擇。 在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一個引領全球低碳潮流的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正悄然崛起。極簡風格的現代廠房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大兆瓦智能風機緩緩旋轉,深藍色光伏板熠熠生輝,換電重卡高效通過換電站,儲能和動力電池生產井然有序。 零碳產業園的核心要素是零碳,這裡80%的能源直接來源於風電、光伏和儲能,20%通過智能電網調節綠電交易補足,實現了100%的零碳能源供給。零碳產業園以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集中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目前已投產新能源項目9個,2024年新能源產值達200.9億元,零碳創新模式和探索實踐得到社會普遍認可。 「十四五」以來,鄂爾多斯努力探索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之路,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提升綠電消納水平、推動煤電轉型升級,打造能源綜合利用示範;立足煤化工行業和先進產業聚焦優勢,產業提質、產業鏈延伸,提升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立足煤炭運輸場景優勢,圍繞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新能源車輛和氫能汽車推廣應用、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重載鐵路領域應用氫能源等方面,有力推動了全市及周邊地區交通運輸領域的綠色低碳進程。 同時,產業結構全面升級。一方面,重點打造「風光氫儲車」新能源產業集群、精細化工等18條新興產業鏈,形成從「一塊煤」到「一束絲」「一匹布」的全鏈條延伸。推動打造清潔能源供應基地,已建成電力總裝機6133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2471萬千瓦,佔比40.3%,新能源產業從零星布局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另一方面,累計退出水泥、電石、焦炭等高耗能行業產能602.8萬噸,累計完成煤電機組節能改造926萬千瓦、電力機組超低排放改造1898萬千瓦。演繹了從「黑色高碳」到「綠色低碳」的華麗蝶變,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綠色動能。 汙染防治攻堅,守護美好家園 盛夏的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碧波蕩漾、草木豐茂,一座座湖心島上,成群的遺鷗時而追逐,時而覓食,歡快的鳥鳴聲響徹上空。2025年6月的監測數據顯示,該自然保護區遺鷗繁殖巢數達1801巢,創近20年來新高,遺鷗數量超過8000隻,鳥類種類由83種增至115種,保護區年承載鳥類超10萬隻。生態環境的巨大改善讓這些對棲息環境極其嚴苛的遺鷗大批回歸築巢,這是鄂爾多斯守護天藍地綠水清美好家園的生動寫照。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四五」以來,鄂爾多斯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品質優良率長期穩定在90%左右,21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2年保持100%,城鎮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一直保持100%,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環境基礎設施體系日趨完善,工業廢水實現零排放,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率及達標排放率達100%,農村牧區生活汙水治理率達66.3%。城市生態宜居品質全面提升,近年來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100多項榮譽稱號,實現了從「能源之都」到「綠色宜居典範」的美麗嬗變。 「共同守護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讓河流更潔淨、空氣更清新、山川更壯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是我們不懈的奮鬥目標。」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蘇雅拉圖表示。 访问:8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