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二(7月1日),在葡萄牙辛特拉舉行的年度央行會議上,多位央行行長表示,美元作為全球首選儲備貨幣的地位短期內不會面臨重大挑戰。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在經濟、貿易與安全政策上的不可預測性引發了對美元前景的質疑,美元今年上半年貶值了超過10%,上一次同期出現如此大幅度貶值還要追溯到1973年。然而,目前美元仍佔全球外匯儲備的58%,在全球貨幣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如果歐元(1.1801 -0.0004 -0.03%)區能夠推行必要的改革,歐元未來或可逐步成為美元的替代選項。她指出,今年可能會在未來被視為這一進程的「關鍵節點」。
不過,拉加德同時強調稱:「但要發生重大變革,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也需要很長時間。」
她表示,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的環境下,投資者正在尋找替代選項,而歐元似乎正因此受益。
「這種變化不可能一夜之間發生,歷史上從未如此,」拉加德補充道。「但顯然,某種機制已經被打破。它是否能修復,又或是否會持續破裂——我認為仍未有定論。」
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也表示,任何重大轉變都取決於結構性改革的進展。
「在一定程度上,這取決於歐洲或中國等地區在提升本幣效率和便利性方面能做出什麼努力,」他以歐元區整合資本市場的嘗試舉例稱。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則認為,美元地位的改變依然「遙不可及」。
「我目前沒有看到……任何重大的轉變,」他說。
貝利強調,任何儲備貨幣都必須能提供足夠的安全資產,以供市場用於擔保和風險對衝。
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表示,即便投資者目前仍持有美元資產,關於美元主導地位是否會在長期內轉變的討論已經開始。
「人們似乎在談論這個問題。但目前他們仍持有美元,只是增加了對衝比例,」他在活動上指出。
儘管美元目前在全球儲備中的佔比已降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其58%的份額仍遠高於排名第二的歐元,後者佔比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