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空中「新勢力」冷鏈運輸「飛」出新速度-快遞搜
發展加速度:政策與技術的雙重引擎 在國家政策引領下,各地積極響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多地設立產業基金支持發展,呈現「因地制宜、百花齊放」的景象。如四川省出臺《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資金補貼支持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企業等領域發展。《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將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製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同時,上海將聯合長三角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建成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引領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空之城」…… 在政策與資金雙重保障下,我國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從建設內容看,低空基建可分為「硬體」與「軟體」兩方面。 「硬」實力,主要聚焦地面設施布局。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202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在冊通用機場達475個,較2023年、2022年同比增長26個、79個;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249個低空起降點,計劃到今年底建成1000個以上低空飛行器起降平臺。此外,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是低空經濟重要技術推動力之一,具備環保、高效、低噪等優勢,例如峰飛航空研發的載人eVTOL,從深圳蛇口到珠海九洲港的時間由車程兩個多小時縮短至空中20分鐘。 「軟」實力,重點在突破空管系統與通信網絡。截至3月底,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39.5萬個,通信網絡加快向5G-A演進升級;其中,深圳市通過構建「四張網」(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及全球首個低空智能融合系統(SILAS),實現低空飛行活動全流程數位化管理。 「空中革命」:破解冷鏈物流末端困局 「低空經濟+冷鏈」藉助空中運輸速度與可達性,同時嚴格維持關鍵溫度穩定性,實現溫度敏感型貨物快速、高效且精準交付,尤其在抵達偏遠、擁堵或地理條件複雜區域時,展現出變革性價值。 卓越的時效和質量。生鮮農產品及醫療用品(如疫苗、器官等)對交付時間較為敏感,如浙江溫州瑞安市高樓鎮運用「無人機+冷鏈」立體銷售模式,讓楊梅從枝頭到同城餐桌僅需2小時,果農採摘楊梅2分鐘內飛越山嶺抵達物流基地,隨後藉助冷鏈快遞車發往各地,冷鏈銷售佔比突破50%。即時零售要求冷鏈配送實現「30分鐘達」,美團在深圳、上海等城市開通55條無人機航線,累計完成訂單超52萬單,在深圳核心區域實現「3公裡8分鐘送達」,在上海五角場商圈達成「3公裡15分鐘達」,較傳統配送提效近150%。南京(眾彩)農副物流中心打造「空中作業網—冷鏈流通網—城市配送網」融合體系,已常態化運營5條無人機校園配送線路。 崎嶇地形與複雜氣象的可達性。8月13日,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正式啟動全省首個低空冷鏈物流試點項目。無人機搭載恆溫冷鏈箱,支持零下25攝氏度至15攝氏度精準控溫,通過低空通信網絡實時監控航線、氣象及貨物狀態,規避飛行風險,可在崎嶇地形與複雜氣象條件下穩定飛行,已在汶川縣車釐子、雅江縣松茸等易損農產品成功實踐,15分鐘內即可完成傳統數小時山路運輸,打造高原特色農產品「低空嚴選」品牌。 具備經濟性、規模化落地的商業模式。漢商低空港作為國內首個商圈低空物流樞紐,已於6月正式投入運營,其負責人表示「從漢口北漁人碼頭到漢商21世紀購物中心,傳統冷鏈物流運輸至少50分鐘,無人機僅需30分鐘,效率提升40%;5公斤貨物每公裡運費約8元,與傳統跑腿價相當。」此外。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豐翼物流無人機在大灣區已實現常態化運營,日均起降800至2000架次,日均運輸單量突破1.2萬票。 但是,目前中國低空運輸在冷鏈領域應用仍處於「試點」階段,未來要向「成網」階段過渡,仍面臨許多挑戰。 織密「脈絡」:低空冷鏈從試點到成網的跨越 未來,低空冷鏈要突破當前「試點」瓶頸、邁向「成網」新階段,需從技術、空域、運營、標準四大維度協同發力。 技術創新方面,聚焦無人機電池技術突破,加大高能量密度、長續航電池研發投入,同時探索電池快充、換電模式,緩解續航壓力;優化冷鏈設備設計,採用輕量化、低能耗的恆溫技術,在保障溫度穩定性的同時,降低設備對無人機載重和續航影響;此外,加強無人機自主避障、智能調度技術研發,提升複雜環境下的飛行安全性與效率,為規模化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空域管理方面,國家層面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低空空域規劃方案,明確不同區域、不同場景下的適飛空域範圍,建立「國家統籌、地方細化」的空域管理機制;簡化低空飛行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同時,搭建協同管理平臺,實現空域使用信息實時共享,在保障國防安全前提下,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實現跨省域低空冷鏈運輸。 運營模式方面,鼓勵多方主體共建低空冷鏈基礎設施,如共享起降點、通信網絡等,降低單個企業建設成本;推動「低空冷鏈+電商+生鮮企業」深度融合,根據不同品類貨物運輸需求,定製化設計配送方案,例如為高價值生鮮提供「無人機+冷鏈車」的立體配送網絡,提升服務精準度;此外,嘗試「分時租賃」「共享無人機」等新型運營模式,提高設備利用率,攤薄運營成本。 標準建設方面,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低空冷鏈技術規範和運營標準,涵蓋無人機性能指標、冷鏈溫度控制精度、飛行安全規程、貨物包裝標準等方面;同時,完善低空飛行事故處理、責任認定標準,以及貨物損壞賠償機制,保障消費者與企業的合法權益,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