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十個月,上海港貨櫃吞吐量超460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5%。其中,洋山港貨櫃吞吐量達2384.2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9%,海運「新三樣」貨物(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量不斷攀升。 去年,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年吞吐量超5000萬標準箱的世界大港。對此,有業內人士曾擔心,該港年吞吐量已達高位,後續增長壓力較大。然而,當前數據顯示,上海港每月貨櫃吞吐量和貨物吞吐量無大幅波動,總體保持增長趨勢。 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湯蘊懿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各項數據向好增長體現了上海港綜合實力增強。除了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等硬體設備持續發力,吸引更多物流流量,一批「航運軟體」創新也為港口功能升級注入動力。 今年9月底,上海試點運行了全國海事首個基於區塊鏈底座技術的海運「新三樣」危險貨物申報自動化審批系統,藉助區塊鏈不可篡改、數據透明可追溯等技術特點,為海運危險貨物運輸監管及便利化通關提供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