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小清河河海聯運突破百艘,煙臺港「雙向物流鏈」激活雙循環新引擎-快遞搜
近日,「瑞發26」輪裝載著來自馬來西亞的鋁土礦,在山東港口煙臺港萊州港區鳴笛起航,經由小清河直抵章丘港,標誌著煙臺港助力小清河河海聯運物流通道運量突破100艘次,實現沿海港口與內河運輸高效對接,構建起「國內企業-內河-海運-國際市場」雙向全供應鏈、物流鏈服務模式,大幅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小清河河海聯運物流通道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快、穩、綠、省」——轉運快捷、運量穩定、綠色生態、成本低下……煙臺港萊州港區、龍口港區現有散雜貨泊位15個,可供3000—100000噸船舶直靠直裝;擁有25、40噸型號門機及3—6噸各類鏟車等專業化散雜貨作業裝備,可為各類散雜貨船舶全天候作業和高效集疏港提供一流服務。結合小清河水深投用適配海船,確保進入小清河流域中途無需換船,最大化節省物流成本,成功促成「龍口港-章丘港-茌平信發」「萊州港-博興港-中鋁」等疏港通道開闢。依託穩定的通道運營和24小時全天候作業模式,船期從初期每月2艘次,增加到現在的每月5艘次,運力逐年攀升。據測算,內河水運具有能耗低、汙染小的顯著優勢,按年運量4000萬噸計算,小清河水運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6萬噸。同時,內河水運的綜合成本是公路的1/7、鐵路的1/3。
自小清河正式通航以來,煙臺港充分發揮在外貿和大宗物資運輸中的骨幹作用,強化綜合樞紐功能,助力河海聯運運輸規模持續擴大,貨物種類也從最初單一的鋁土礦、方解石拓展到涵蓋工業原材料、建築材料等30餘個品類,實現現代物流業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成為國際、省域、地區間互通共享、高效快捷的交通運輸大通道,為濟南、淄博等內陸城市拓展對外開放格局開闢了新路徑。
內河航運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能大、成本低、綠色低碳等比較優勢。小清河作為山東省內河航道布局規劃「一縱二橫、三幹多支」航道網中的核心「一橫」,全長237公裡,有效串聯起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大工業城市,為濟南、淄博等內陸地區開通了河海通達的「黃金水道」。
2023年8月,山東省政府出臺《山東省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煙臺港通過「四集成、一平臺」與渤海灣港協同發力,積極對照「加快推動小清河與濰坊港、廣利港、萊州港、龍口港海河聯運」要求,充分發揮前沿陣地作用,迅速成立項目攻堅專班,營銷團隊主動出擊、深挖腹地,摸排內河輻射客戶需求,研究物流路徑設計,為客戶量身定製「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務」和「保姆式全方位服務」方案,成功爭攬貨櫃、鋁土礦貨源,並於當年9月完成小清河首次重載通航,搭建起「沿海港口-江海聯運-內河接卸」全鏈條物流服務體系,助力小清河2024年2月全面通航。今年3月,經交通運輸部批覆,「打造小清河河海直達新航線創新經濟高效河海聯動集疏運新模式」正式入選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通道綜合優勢的凸顯,直接賦予港口核心競爭力的持續增強。依託河海直達多式聯運體系優勢、「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韓國航線等優勢疊加,今年6月份,煙臺港成功開發回程貨源,與鋁土礦去程貨形成「重去重回」物流模式,即幾內亞鋁土礦在煙臺港萊州港區卸船,搭乘山東遠洋船舶沿小清河抵達章丘港卸船,並裝載當地脫硫石膏返回萊州港區換乘海船通過中韓班輪航線出口,實現小清河多式聯運大通道向「重去重回」模式發展,成功打通「內河-海運-國際貿易」全鏈條供應鏈服務,把「出海口」搬到內陸企業「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