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LNG運輸市場「瘋狂」背後暗藏風險-快遞搜
市場參與者用「陷入瘋狂」、「狂歡」來形容這一罕見景象,而這場狂歡的背後,折射出短期運力短缺與長期市場風險之間的激烈碰撞。 現貨市場「一船難求」 多家船舶經紀商表示,近期LNG市場活動的突然激增令各方措手不及。據了解,上周至少有2艘船舶以每日10萬至10.5萬美元租金成交,其中已確認包括建於2020年的17.4萬立方米「Dorado」號。此外,有大型油氣公司放出12月初裝船的轉租要約,卻拒絕了遠高於當前水平的報價,充分彰顯了船東方極強的議價能力。 據船舶經紀商透露:「當前市場上待運輸的液化天然氣貨物數量驚人,但可用船舶卻寥寥無幾。」目前市場上存在多批12月末待運貨物,而即期可用船舶僅剩2至3艘。 在這種極度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下,持船方態度異常強硬,報價有效期短至僅維持一小時。Affinity LNG公司透露,某些情況下連10萬美元的實盤報價都無人問津,可見市場緊張程度已達極點。 多重短期因素共推市場「瘋狂」 分析認為,此次租金飆升主要受多重短期因素共同推動。首先是季節性需求增長,市場普遍擔憂若寒潮來襲可能引發供暖需求激增,部分轉租方已開始撤回運力,進一步加劇市場緊縮。 其次,大西洋和東方地區同時湧現大量12月新貨盤,包括Equinor、BP、奈及利亞液化天然氣等多家國際能源公司都在積極尋找下月裝船的運力。這種供需失衡直接推高了運費水平。Spark Commodities將其大西洋運價評估上調至每日74,250美元,創下年內新高。Fearnley液化天然氣公司預計,西方地區美國至歐洲航線的日租金已站穩75,000美元水平,並表示「六位數租約的想法或許不再是無稽之談」。 地緣政治與運力過剩重塑LNG市場 然而,這場現貨市場的狂歡背後隱藏著深層次的行業憂慮。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發布的《2025 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全球LNG市場正步入產能擴張期,但需求增長的不平衡可能在未來引發供應過剩。儘管當前市場表現火爆,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該領域仍面臨運力過剩的結構性風險,特別是大量新造船即將交付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市場。 截圖自《2025 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 從需求端看,歐洲在停止俄羅斯管道天然氣進口後,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激增,儘管歐洲天然氣需求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由於本土產量持續萎縮和管道天然氣流入減少,其對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依賴度反而不斷攀升。根據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協會數據,截至目前,歐洲地區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利用率仍維持在高位。 亞洲市場則繼續扮演全球液化天然氣消費增長引擎的角色,但各國軌跡顯著分化。中國作為過去十年全球液化天然氣增長的主要吸收國,近期可能出現短期進口調整。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則有望成為新的增長熱點,但這些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仍取決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度。據行業統計,印度目前仍有多個再氣化終端項目處於規劃階段,下遊管網建設也尚未完全滿足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傳統冬季市場」。 除了常規的季節性因素外,地緣政治事件導致的供應重組、航運市場結構性失衡等特殊因素也在共同作用。 與此同時,新造船交付量引發的憂慮始終籠罩行業。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在今年2月預計,截止年底前將有超4000萬噸新增液化天然氣進入市場。在新增液化項目投產前,這些新運力可能造成市場供需失衡,與當前的火爆行情形成鮮明對比。 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當前的環境既帶來機遇也伴隨挑戰。租船方面臨著高昂的運營成本和不確定的供應保障,而船東則迎來了難得的盈利窗口期。然而,各方都需要保持清醒認識,警惕市場可能出現的快速轉向。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液化天然氣運輸市場的這場「運價」風雲,或許只是行業深度調整過程中的一個插曲。未來市場的走向,將取決於短期供需矛盾與長期結構變化的複雜博弈,其中既包括能源轉型速度、地緣政治因素,也涉及基礎設施投資進度等多重變量的相互作用。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