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雙11」大促期間,抖音電商發布的一紙公告引發關注。
近日,抖音電商公告稱,平臺在日常巡查中發現,部分商家通過發空包、拍A發B等手段實施欺詐發貨、虛假髮貨的違規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擾亂平臺正常經營秩序。為此,抖音電商依照《商家—物流軌跡異常》實施細則,針對發送虛假商品、空包裹、製造虛假運單號等違規方式啟動專項治理,嚴格對違規訂單、達人和商家採取包括停止結算、停業整頓、清退等一系列嚴厲處罰。
抖音電商表示,自9月啟動專項治理以來,平臺已處置1.3萬家違規商家,直接清退或停業整頓4200家違規商家,保障平臺物流體驗。
近期,抖音電商在治理虛假髮貨方面動作頻頻。10月27日,抖音電商公告稱,平臺在日常巡查中發現部分物流服務商濫用平臺系統,為個別商家提供「虛假物流軌跡」「轉單拼接軌跡」等違規服務。在此背景下,抖音電商對涉事物流商中通冷鏈(中通子公司)、吉時達、水趣到家、鐵中快運實施清退。
9月23日,為杜絕虛假髮貨違規行為,抖音電商發文呼籲商家使用平臺電子面單;8月28日,抖音電商公告,平臺就部分違規商家以低價噱頭、虛假髮貨等手段牟取不當利益的亂象,進行了集中治理,目前已累計清退違規商家超1000家、違規達人超200人。
談及平臺持續強化治理,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記者表示,平臺作為交易基礎設施的「守門人」角色,通過凍結貨款、清退商家、扣罰賠付等組合拳,顯著提高了違規成本,有助於重塑「誠信履約」預期,淨化電商生態。此外,通過壓縮劣質供給生存空間,倒逼商家聚焦產品與服務本身,可推動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循環。短期可能影響部分商家的GMV(零售額),但長期看,公平透明的交易環境將吸引更多優質品牌入駐,提升整體市場效率與可持續競爭力。
目前各大電商平臺均已明令禁止「無貨源店鋪」,並發布針對無貨源店鋪的治理公告,多家電商平臺也曾公布過打擊虛假髮貨的案件。
從用戶反饋來看,截至記者發稿,在「黑貓投訴 」平臺檢索「虛假髮貨」關鍵詞,相關投訴累計超28.1萬條,投訴對象涉及多個電商平臺,且問題多集中在「顯示發貨卻無物流更新」「空包裹配送」等方面,反映出該問題的普遍性。
為何虛假髮貨行為仍然頻繁發生?江瀚表示,首先,部分中小商家合規意識薄弱,為規避平臺考核採取「拍A發B」或發空包等手段,本質是短期逐利與長期信譽建設失衡;其次,部分快遞網點為增攬件量、獲返點,配合商家偽造攬收信息、傳虛假單號,甚至協助召回包裹不配送,暴露出末端監管漏洞;此外,主流電商平臺雖有風控體系,但面對新型作弊手法,風控模型迭代跟不上違規變異節奏,讓部分商家鑽了空子。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記者表示,電商平臺需強化治理能力,比如,可與物流企業數據直連,實時核驗物流軌跡;通過AI模型預測高風險商家(如銷量激增但庫存不足),提前核查。同時,提供供應鏈協同工具以提升商家履約能力;對誠信商家給予流量傾斜,形成「服務—收益」正向激勵;將物流體驗納入商品評分核心指標,強化用戶評價約束力。此外,政府監管部門與平臺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通報涉嫌違法商家信息,形成監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