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11 月 5 日,美國最高法院的聽證會現場火藥味十足。面對川普政府援引 1977 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徵收全球關稅的辯護,多名法官拋出尖銳質疑 —— 連由川普親自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巴雷特都追問:"你能找出歷史上用 ' 調控進口 ' 字眼賦予關稅權的例子嗎?西班牙、法國也威脅美國安全?"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侵刪,謝謝!)
更致命的質問來自首席大法官羅伯茨:"這些關稅本質是對美國人徵稅,而徵稅權從來屬於國會"。這位保守派領袖直接點破核心矛盾:總統憑 50 年前的緊急狀態法,就能隨意對任何國家、任何商品加稅,這是赤裸裸的權力擴張。
即便有保守派大法官卡瓦諾試圖救場,提及尼克森時代的類似案例,但自由派法官傑克遜立刻反駁:"這部法律的初衷是約束總統權力,不是給其鬆綁"。目前 6 名保守派法官中已有 3 人表露疑慮,只需再爭取 2 票,川普的關稅體系就將崩塌。
川普急了:"輸了國家就完了"
聽證會當天,未到場的川普在社交平臺連發數帖,將此案定義為 "美國歷史最重要案件之一",直言敗訴將導致 "國家毀滅"。這位向來強硬的前總統,真正怕的是三重連鎖反應:
百億退款 + 協議作廢:美國海關數據顯示,涉案關稅已帶來 890 億美元收入,敗訴意味著政府可能要向企業退還巨額資金,同時剛達成的多項貿易協議將被迫重啟談判。
外交籌碼歸零:川普一直將關稅視為談判 "核武器",從貿易逆差到移民問題都靠其施壓。司法限制將讓他失去最鋒利的外交工具,正如財政部長貝森特所言,替代法律依據 "繁瑣且靈活度低"。
權力根基動搖:若最高法院援引 "重大問題原則" 限制總統權力,未來行政部門在外交、經濟領域的裁量權將被大幅壓縮,這對正謀求重返白宮的川普而言堪稱致命打擊。
一場關乎美國國運的權力拔河
目前最高法院尚未公布判決時間表,但川普政府已緊急要求加速審理。這場較量本質是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一次壓力測試:當總統以 "國家緊急狀態" 為由擴張權力,司法部門是否能守住制衡底線?
法學教授阿貝利的評價或許揭示了本質:"若判決支持總統,將是美國徵稅權理解的根本性轉變"。而反對者則擔憂,放任行政權膨脹,最終會讓國會淪為 "橡皮圖章"。
無論結果如何,這場官司都已留下深刻印記:在全球化時代,沒有哪個國家能靠單邊關稅橫行天下,即便是超級大國的總統,也終將被制度韁繩約束。
PS:本文由快遞搜編輯,綜自新華社、央視新聞等,轉載請註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