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杜志雄:農村電商需走向「賣得好」和「產得好」的集中統一-快遞搜
一年一度的「雙11」電商大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電商在中國歷經20多年發展,網絡零售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比早已超過30%。 2015年,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崛起為轉折點,電商市場格局也已經從阿里、京東「雙雄並立」發展為阿里、京東、拼多多「三足鼎立」;隨著直播電商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不斷加入,市場格局仍在持續演進。 下一個「新十年」,電商格局將如何演變,如何在「十五五」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中,進一步發揮電商對鄉村產業振興的促成作用?在中國經營報社、中經傳媒智庫聯合舉辦的「新十年,新引擎——新電商高質量發展」專家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黨委書記杜志雄分享了思考與建議。 「『十四五』時期,農村電商本身在市場規模、基礎設施、主體活力、助農增收和產業融合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電商在農業中的運用已經由單一銷售渠道升級為驅動鄉村經濟全面振興的核心動力。」杜志雄指出。 在杜志雄看來,「十四五」期間電商發展呈現出不同特點:首先,政策支持不斷加大,通過頂層設計強化,「數商興農」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核心戰略;其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數字與物流雙輪驅動城鄉流通的壁壘不斷打通,「十四五」時期農村數字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另外,農村電商呈現出產業鏈融合的特點,三產融合持續推進,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湧現。 不過,杜志雄認為,電商在持續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挑戰。 一是當前基礎設施仍然不夠均衡,物流「最後一公裡」仍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特別是產地倉的建設,從規模經濟的角度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二是主體能力不強,中小農戶數位化參與能力仍然比較薄弱,包括「新農人」電商基礎知識的培訓在內,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數字屏障,參與和使用能力比較有限。 三是產業鏈的融合程度依然不夠充足,供應鏈標準化與數位化水平仍然比較滯後,農產品供應鏈存在「斷鏈脫節」的問題,包括流通端數據孤島現象還比較嚴重,生產、倉儲、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打通不是很充分。 基於現狀與問題,杜志雄認為,應當繼續完善農村電商生態,促進其為鄉村產業振興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對於如何進一步發揮電商對鄉村產業振興的促進作用,杜志雄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繼續強化「數商興農」工程,構建全域覆蓋的縣域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儘管經過「十四五」,「數商興農」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仍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促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功能。 第二,要建設智慧供應鏈體系,打通「生產—倉儲—配送—銷售」全鏈條的數位化斷點,把政府擁有的數據信息跟市場進行有效的配置與連結。 第三,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推動小農戶與現代流通體系有機銜接。在杜志雄看來,電商在銷售農產品的過程當中,由於主體參與深度、參與能力的差別,對農產品的加工和服務仍然不足,生產主體加強對產品產後的管理、包裝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第四,要深化數字賦能,構建「數據驅動、產銷精準對接」的新生態。把「賣得好」和「產得好」集中統一,把賣產品和生產產品兩個過程有效地連結。「以農產品包裝為例,既要保障質量,又要增加產品的識別度,藉助電商線上的影響力,通過包裝增加銷售,甚至產生產品溢價。」杜志雄表示。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