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國防部長(「戰爭部長」)赫格塞思表示,美國軍方當天在東太平洋國際水域對一艘疑似「運毒船隻」實施打擊,造成2人死亡。
赫格塞思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情報確認該船隻涉及『非法毒品走私』,正沿著已知的販毒航線航行,並攜帶毒品。」
近期,美國以「打擊拉美販毒集團」為由在加勒比和東太平洋海域多次開展打擊行動,9月以來,已有超過10艘所謂「販毒船」被擊沉,超過60名所謂「毒販」被打死。這引發聯合國、人權組織、拉美領導人及部分美國議員強烈質疑其合法性與正當性。
美國「福特號」航母當天駛往加勒比海地區,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古巴、巴西等多國及聯合國都對美軍的打擊行動進行了譴責。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發表聲明,批評此類行動屬於「法外處決」,並敦促美國立即停止。他指出,國際法明確規定,使用致命武力僅在「當事人構成迫在眉睫的生命威脅」時方可適用,而美方公開信息顯示,被打擊船隻上的人員並未構成此類威脅。
美國國會兩黨議員也表達不滿。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與資深民主黨議員聯合表示,已多次致函國防部要求提供行動指令及法律依據,卻始終未獲答覆。根據法律,五角大樓須在總統籤發相關命令後15天內向國會提交副本。
參議院民主黨人進一步向國務卿、國家情報總監及國防部長發函,要求提供所有法律意見,並列明總統認定的可攻擊目標組織清單。
面對批評,赫格塞斯在社交媒體辯稱,目標船隻位於「已知販毒航線」,死者為與恐怖組織相關的「毒品恐怖分子」,並聲稱此類行動將「參照對待蓋達組織的方式」。
川普政府則援引「反恐戰爭」同一法律框架,主張美國正與販毒集團處於「武裝衝突」狀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