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國補」與大促深度融合電商「雙11」步入存量用戶攻防戰-快遞搜
「雙11」進入第十七個年頭。雖然11月11日已過,但大促並未落幕,天貓、京東等平臺均將活動延長至11月14日。從已發布的戰報看,儘管平臺持續淡化GMV(商品成交總額)比拼,但亮點依然紛呈,尤其是「國補」與大促深度融合,帶動眾多品類銷量實現大幅增長,顯示了消費市場的活力與潛力。 與此同時,即時零售已成為平臺爭奪存量用戶的核心戰場;而出海則成為頭部玩家突破國內市場天花板、開闢海外新增量的關鍵方向。這場不見成交額數字比拼的大促,實則是平臺在供應鏈、技術賦能與服務體驗上的隱性較量。 「國補」拉動效果顯著 從數據看,今年「雙11」的一大顯著變化是「國補」政策與大促的深度融合,在政策紅利的加持下,眾多品類持續熱銷,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推手。 11月12日,根據星圖數據報告,2025年「雙11」購物節,綜合電商銷售總額為16191億元,同比增長12.3%;綜合電商平臺銷售額TOP3品類分別為家用電器,銷售額佔比為16.5%;手機數碼,銷售額佔比為14.6%;服裝,銷售額佔比為14%。 截至11月11日23∶59,京東「雙11」成交額再創新高,下單用戶數增長40%,訂單量增長近60%。其中,手機新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4倍,3C數碼AI產品迎來爆發,AI平板成交額同比增長200%,大屏AI手機同比增長150%,AI眼鏡、AI音箱、AI家庭存儲同比增長100%;家電家居閃電新品成交額同比增長150%,送裝一體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超90%。 天貓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國補」政策拉動效應顯著。10月21日,天貓公布2025「雙11」首份戰報。在家電家裝領域,國補疊加天貓「雙11」優惠,部分商品折扣低至五折,帶動海爾、美的、源氏木語、石頭等品牌開售首小時迅速破億元。 「國補與大促融合效應顯著。國補力度與範圍均超出預期,涵蓋家電、數碼、家裝等領域,還延伸至民生用品、娛樂等,對消費提振作用明顯。」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補貼與平臺大促協同,放大了價格彈性效應。消費者購買意願顯著提升,尤其在下沉市場形成消費回流,對穩定製造業就業和供應鏈也具積極意義。他建議,未來可以優化補貼機制。包括動態調整品類,向服務型消費延伸;引入「綠色消費積分」等長效激勵;以及防止套利行為削弱政策效能等。 今年「雙11」,美妝領域增速也頗為亮眼,國貨品牌表現尤為突出。11月12日,唯品會發布「雙11」數據顯示,大促期間,保暖服飾、運動戶外、母嬰童裝等品類銷量快速增長。此外,香水、素顏霜、面部精華等美妝護膚品也保持著強勁的增長。 「大促期間,直播間美妝品類表現穩健,精華、面霜等產品銷量增幅顯著,國貨美妝品牌迎來全面爆發,上海本土美妝表現尤為亮眼。比如上海百年品牌雙妹在大促首日銷量同比增長超100%,韓束雙11大促首日實現了同比近50%的增長。」李佳琦直播間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即時零售成主戰場 即時零售已成為電商競爭的新戰場。今年「雙11」期間,各大平臺持續加碼該賽道,依託線下門店與前置倉的全域布局,將線上流量轉化為本地化即時消費需求,帶來訂單大幅增長。 「從監測數據看,即時零售全網增速接近140%,其作為貢獻核心增量的驅動引擎作用得到充分驗證。」星圖數據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即時零售是以消費者便利性需求為中心的履約效率重構,也是消費者購物入口的模式進化。 具體來看,淘寶閃購首次全面參與「雙11」即時零售戰局,動作尤為密集:今年「雙11」,淘寶閃購採用遠場電商+近場零售模式,接入超40萬家線下門店,實現「遠近一體」的經營模式。同時,淘寶閃購於11月1日推出全新連鎖便利品牌「淘寶便利店」,以閃購倉形態提供「24小時營業、30分鐘達」服務,並計劃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此舉被業內視為直接對標美團閃電倉。截至11月5日,淘寶閃購帶來的新用戶在「雙11」期間的電商訂單數已超過1億。 美團則在加碼即時零售新模式。10月29日,美團閃購宣布將聯合上萬個品牌建設「品牌官旗閃電倉」。此後,美團披露,10月份以來,已有索尼、珀萊雅、羅技等超百家品牌入駐,在北京、上海等數十個城市「開倉」。 美團閃購數據顯示,10月31日至11月11日,平臺成交額、下單用戶數和人均消費金額創下新高,近400個品類銷量同比增長超100%,翻倍增長的商品種類大幅增加,高單價商品更快增長,帶動用戶人均消費金額增長近30%。 「雖然美團閃電倉、生鮮前置倉以及淘寶便利店等形態在消費體感上相似,但它們實質上標誌著規模運營、供應鏈效率和流量入口等核心要素的不同競爭路徑,預示著未來零售模式將出現多種可能性並存的局面,這將深刻推進零售業態的重構。」上述分析師表示。 「在線上流量見頂的背景下,即時零售為平臺拓寬了流量邊界,通過構建多元化即時消費場景,提升獲客效率與用戶覆蓋範圍;此外,其滿足了消費者的即時性需求,增強了消費者的購物黏性,更進一步刺激了潛在消費,形成了商業閉環。」張毅對記者表示。 頭部玩家加碼出海 當國內電商市場增量見頂,海外市場正成為「雙11」的新藍海,出海也愈發成為頭部玩家突破增長瓶頸的核心路徑。 具體來看,今年「雙11」,阿里巴巴多個平臺正在加碼出海。9月22日,淘寶出海宣布,今年「雙11」將在海外市場投入10億元的營銷補貼。此後,淘寶出海披露,今年「雙11」共上新210萬款新品,其中數百款為全球獨家或淘寶首發。 淘寶出海總經理葉劍秋介紹,今年的「雙11」將首次同步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啟動,並以五種不同的語言版本,面向全球的消費者。「淘寶境外GMV連續5年保持雙位數增長,境外新用戶規模自今年4月份以來增加近200%。」 在「雙11」前夕,阿里速賣通啟動「超級品牌出海計劃」,此舉被視為對亞馬遜發起正面挑戰,爭奪中高端品牌。此外,今年「雙11」前,阿里旗下東南亞電商Lazada與天貓進行系統打通,為天貓品牌零門檻增加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五個海外市場。這也被視為阿里巴巴出海的重要動作。 京東在出海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京東發布數據顯示,「雙11」期間,京東全球售官方直郵已覆蓋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成交額與訂單量均實現同比超100%增長;跨境包郵服務升級覆蓋的13個國家和地區,成交額同比增長突破300%,平臺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超400%。 在江瀚看來,國內電商進入存量博弈階段,而新興市場仍處電商滲透率快速提升期。阿里、京東借力「雙11」品牌勢能加速出海,實為將國內成熟的運營模式、數字基建能力進行跨境複製。當前出海已從單純商品出口轉向「本地化運營」,包括海外倉建設、本地支付適配、合規化營銷等,這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用戶黏性。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