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雙11新觀察電商物流速度與質量並進-快遞搜
文 / 現代物流報記者 賈奧勝 時光流轉,第17個雙11如約而至。與以往熬夜搶購、費心計算滿減、漫長等待快遞的場景不同,今年在消費趨於理性、技術廣泛普及的大背景下,雙11正悄然經歷一場以「效率」與「體驗」為核心的變革。
(圖源:央視網) 「尾款剛付貨就到」「半小時收到新款」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即時零售從邊緣角色躍升為主力戰場,AI技術深度融入運營全流程,電商與快遞行業正從單純追求交易額的「天量」比拼,轉向更具韌性的「質量與服務」較量。 萬億銷售額背後的消費新貌 據星圖數據監測,自10月7日預售啟動至10月31日,2025年雙11期間,全網銷售額迅速突破萬億元大關。 平臺格局保持相對穩定,天貓、京東、抖音佔據前三。首輪促銷中,品牌表現極為亮眼。10月20日晚8點首小時,天貓平臺蘋果、珀萊雅等80個品牌成交額迅速突破1億元,超過3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翻倍。京東自10月9日啟動促銷以來,超5.2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00%。內容電商方面,抖音平臺超4.1萬商家直播銷售額同比增長500%,店播GMV破億商家數激增900%。 從品類結構來看,家用電器、手機數碼、服裝服飾佔據銷售額前三,政策補貼與消費升級成為主要推動力。同時,運動戶外等「興趣消費」品類增長迅猛。 「晚上8點付尾款,9點半快遞敲門」「沒付尾款就被騎手催單,10分鐘送到家」,今年雙11消費者驚喜於「閃電收貨」的體驗。全國超300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享受「預售極速達」服務,當日達或次日達比例高達95%。 天貓雙11首日,淘寶閃購超市便利訂單增長670%;京東秒送的3C數碼成交用戶量同比激增350%。這標誌著雙11正式邁入「分鐘級收貨」時代。 前置倉與即時零售重塑體驗 「快」的背後,是智能化物流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京東物流首次大規模投用的「超腦2.0+狼族機器人軍團」協同作戰,使95%的自營訂單、87%的鄉鎮街道可實現24小時內送達。
(圖源:京東官網) 其中,「智狼」機器人倉創下全球首個累計出庫單量超5000萬件的紀錄,全鏈路環節自動化率超95%。 消費者感受到的「快」,源於「前置倉+線下門店」構建的分布式倉儲網絡。這種模式將倉庫搬到社區1~3公裡範圍內,成為「家門口的微型倉庫」。 菜鳥通過「預售+前置倉」模式,讓包裹就近配送;淘寶閃購接入超40萬家線下門店;特步、李寧等品牌打通全國數千家門店庫存,實現訂單自動匹配最近門店發貨。 對品牌而言,這不僅意味著新增量渠道,更解決了「線上缺貨、線下壓貨」的庫存割裂難題。線上線下庫存打通後,商品周轉加速,積壓風險降低,消費者「所見即所得」的即時需求得以隨時滿足。 此外,今年雙11的「快」在中西部及農村地區同樣感受明顯。據悉,京東物流在喀什、徐州等地啟用自營倉,持續推動基礎設施「下沉」。數據顯示,今年雙11,新疆、西藏等地45.5%的訂單實現「當日下單次日達」,這一比例較行業平均水平高出40%。 從「價格戰」到「服務戰」 今年的雙11,各平臺競爭策略發生顯著轉變。簡化滿減規則、提升配送效率、保障履約穩定性,成為新的競爭焦點。阿里巴巴布局超過5萬家閃電倉,京東持續優化AI智能調度系統,各大平臺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上持續加碼。 服務標準也在全面升級。淘寶閃購推出「超時自動免單」服務,京東試點騎手「服務分」評價機制,這些舉措顯示出電商行業正在構建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 消費者不再僅僅關注商品價格,更注重購物全流程的體驗品質。人工智慧技術在今年雙11實現規模化落地應用,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天貓AI導購在活動首小時調用量超過150億次,京東智能客服處理約1.5億次諮詢。AI工具幫助商家將視頻製作時間從傳統的半天縮短至5分鐘,部分廣告投放轉化率提升更是高達80%。 這些技術應用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更重塑了用戶體驗。行業競爭的核心已從傳統的流量和價格,深化至供應鏈韌性、內容生態和AI技術應用的綜合較量。技術賦能正在成為電商平臺新的護城河。 隨著促銷周期拉長、玩法簡化、技術賦能,雙11正從集中爆發的「突擊會戰」,轉向均衡持續的「常態運營」。這種轉變不僅緩解了物流壓力,更折射出消費市場趨於理性、產業體系走向成熟的大趨勢。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