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超級樞紐聯通歐亞-快遞搜
超級樞紐 聯通歐亞 11月4日晚,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燈火通明,龍門吊在長軌間緩緩滑行,機械臂與車輛精準配合,自動化系統高效調度、裝卸,後臺遠程實時統籌,現場繁忙而有序。 作為陝西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成了全國首個內陸自動化碼頭,並成為全國唯一擁有「3束6線」鐵路貨櫃中心站的節點;國際貨櫃作業到發線達18條,可滿足中歐班列(西安)每年1萬列以上開行需求。 進入11月,西安滻灞國際港節奏加快。班列4日開往阿拉山口,5日發往塔什幹,6日、7日又駛向阿拉木圖與霍爾果斯……雖天氣漸寒,但班列開行熱度不減,不少倉位早早被預訂。 從2013年11月首列開行,到如今形成通達歐亞腹地的立體通道,中歐班列(西安)走過了從「起跑、跟跑」到「領跑」的歷程。 「縱向看,開行密度、覆蓋範圍不斷拓展;橫向看,樞紐功能、產業帶動作用愈加凸顯。」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樂說。 「十四五」時期,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超2.3萬列,運輸貨物超2200萬噸,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穩居全國第一。西安滻灞國際港負責人介紹,依託中歐班列,西安以物流帶貿易促產業,貿易、產業、要素不斷聚集,發展脈絡愈發清晰。 貨運能力的提升,是支撐樞紐躍升的必要條件。西安滻灞國際港已建成西安—哈薩克斯坦「樞紐對樞紐」場站,布局國際幹線18條,基本覆蓋亞歐全境。 在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線路圖上,以西安為中心,一條條幹線向四周鋪展,向東連通沿海港口,向南銜接中南半島,向北觸及俄羅斯,向西深入中亞、遠達歐洲,樞紐位置一目了然。 「通道越長,越考驗組織能力。」西安國際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告訴記者,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運行質效不斷提升,表現在時效、成本、服務3個方面。 時效快——西安—德國杜伊斯堡線路,全程時刻表班列由每周「2去1回」增至「4去3回」,運輸時效由18至20天壓縮至10天左右;西安—巴庫跨裏海線路由「2天1列」提升為「基本天天班」,時效由15至23天縮短至11天左右。班列運行由通達向高效邁進,為企業及時交付增加了可靠性。 成本低——西安實現海關—鐵路數據聯通、智能報關、貨櫃循環運輸,綜合成本降低15%以上;全國首創「安檢前置、區港聯動、抵港直裝」模式,使綜保區變成班列的「智慧候車大廳」,整體業務時效提升約50%。與此同時,班列分撥體系向北部延伸,陝北楊橋畔、曹傢伙場、綏德3處站點納入體系,有效覆蓋華北區域,降低分撥運輸成本。 服務優——中歐班列(西安)雲艙系統上線後,實現「運單自動生成、報關一鍵提交」,提箱進站效率提升36.5%;海關車載移動式檢查系統、智慧物流監管系統投入使用,配合定位系統實現貨物全程可視化管理,班列組織鏈條透明、高效;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在西安達效,辦理出口業務可享受與海港、江港同等退稅政策。 今年6月10日,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建成投用,與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形成「樞紐對樞紐」的物流模式。這不僅有效提高了場站集散分撥能力,也在阿拉木圖—西安之間打開了運輸新空間。 從夜幕中的自動化碼頭到雲上互聯的數字系統,從跨國場站聯動到「連點成網」的線路布局,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樞紐功能愈加完善。 「下一步,我們將在『物流+貿易+金融+產業+法治+人文』6個方面繼續深化布局。」西安滻灞國際港負責人介紹,從「國際化」布局海外場站到「數位化」推進場站智能化工程,從「市場化」強化與沿海港口等「國字號」企業合作到「法治化」提升糾紛處理和風險應對能力,一張面向未來的路徑圖正加速展開。 夜深了,站臺上的信號燈亮起,又一列中歐班列(西安)鳴笛啟動……不沿邊、不靠海的陝西,憑藉穩定的班列組織和不斷延伸的通道網絡,讓歐亞大陸緊密相連。 一條條鋼軌向西鋪展,陝西正在奮力書寫新時代的絲路傳奇。(記者 劉坤)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