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柿紅裡的產業振興密碼__快遞搜
霜降時節,廣西平樂縣群山環抱,連片的柿林紅遍山頭。柿紅如霞、香氣四溢,串聯起一條從田間到車間、從農戶到市場的致富鏈。平樂,這個全國最大的柿餅加工銷售集散地,正以產業振興的步伐,走出一條由「看天吃飯」到「智造賦能」的嶄新之路。 在二塘鎮牛角村,柿農黃桂生家的院子裡,電動削皮機嗡嗡作響,削好的柿子整齊排滿木架。靠著9畝柿樹和每天外購的1萬多斤鮮果,他家每季可生產3噸柿餅,年收入十幾萬元。 「以前曬柿餅全看天氣,現在有電烤房,再也不怕回南天。」黃桂生指著院角的3間烤房和百平冷庫說。2020年,他投入35萬元建起標準化烘乾房和冷庫,從此告別「靠天曬」的不確定。 五年間,這個曾靠傳統晾曬的農戶,通過電力改造與加工提效,人均月收入從五千元躍上萬元。如今,牛角村家家戶戶都在「柿子經濟」裡嘗到甜頭。 牛角村轄14個自然村、1900多戶人家,種柿面積達6000畝。曾經,「百家餅、百種味」讓品質難以統一,價格不穩、銷售受限。2021年,返鄉青年歐志輝當選村支書後,帶領村民制定產業標準化發展規劃。2022年,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建成,冷鏈倉儲、標準烘乾車間一應俱全。 「十四五」以來,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平樂供電局同步推進電網升級,農村戶均容量由2.06千伏安提升至2.97千伏安,僅牛角村就新增25臺變壓器,為柿餅加工高峰期備足「電馬力」。電力穩定、產業提質,村民告別「看天吃飯」,迎來「柿業飄香」的好光景。 「我們村人均靠柿餅能掙一萬多元,『房子車子靠柿餅』不再是玩笑。」二塘鎮黨委副書記黃俊文說。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從2022年的5萬元增長至今年的30萬元,未來隨著深加工項目投產,還將持續攀升。 清晨六點,沙子鎮永強果業柿餅交易市場已人頭攢動。批發商、客商、農戶匯聚一堂,全國各地的訂單源源不斷。東北批發商徐江自2001年起每年都來平樂收貨,如今年採購上千噸,「這裡的柿餅品質穩定,冷鏈發貨快,十天內就能運到東北市場。」 在產業延鏈上,平樂正以電力賦能推動深加工轉型。桂林裕康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擴容冷凍庫、增設3條新生產線,廣式糕點、柿子奶茶等系列產品即將上市。「供電局新裝了一臺1600千伏安的變壓器,容量翻了五倍,為新項目上馬提供保障。」公司總經理劉銀樂說。 電力的持續「加碼」,讓平樂柿業駛入「智造」快車道。桂林國農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柿界」生產基地運用AI智能系統,實現從清洗、烘烤到包裝的全流程自動化。供電局提前辦電、定期服務,確保智能化生產線穩定運行,使1500噸鮮果變身為冰柿、柿片等熱銷產品,遠銷海外。 如果說技術創新是柿子產業升級的「硬支撐」,那麼電力保障就是產業發展的「穩底盤」。 在廣西「柿業」版圖上,除平樂之外,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同樣以「月柿」聞名全國。 10月25日,在恭城縣蓮花鎮紅巖村裡,第二十二屆恭城月柿文化活動季熱鬧啟幕,漫山柿紅、歌舞飄揚。活動期間,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投資集團恭城供電有限公司黨員服務隊連續多日深入村寨排查隱患、檢修線路,保障節慶「電力滿格」。 在桂林恭城豐華園食品有限公司車間,烘乾房晝夜運轉。「供電穩定,我們現在能24小時不停產。」董事長陳麗華介紹,今年企業用電量接近70萬千瓦時,產能提升至2噸,產品通過跨境電商遠銷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地。 作為「中國月柿之鄉」,恭城縣月柿種植面積25.67萬畝,年產量近95萬噸。自2020年以來,恭城供電公司累計投入3億多元實施農網改造,新建及改造線路近300公裡,新增變壓器82臺,並推行網格化臺區管理,實現「產業發展到哪裡,電力服務就跟進到哪裡」。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十四五」期間持續加大對桂林地區的電網投入,推動平樂、恭城等縣域電網升級,為柿子產業智能化、數位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從清晨繁忙的交易市場到智能化生產車間,從瑤鄉的文化節慶到農戶的紅火日子,廣西柿子產業的紅火背後,是電力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註腳。 平樂的「致富果」、恭城的「文化柿」,正以科技、電力與創新為筆,繪出新時代鄉村產業振興的亮麗圖景。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