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小縣城的「安溪方案」揚帆出海__快遞搜
◎本報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餘君偉 開展茶園低碳種植技術試驗、進行茶葉加工綠色低碳改造……在位於肯亞的茶園、加工廠裡,來自中國安溪的碳中和茶生產經驗模式正在加速推廣。 「這是國內碳中和茶生產、認證方案的首次『出海』。」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德—肯三方合作低碳茶項目」牽頭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環發所」)茶產業碳中和研究院執行院長許吟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此舉有望加速聯合國糧農組織低碳茶葉項目的推動實施,促進「南南合作」深入開展。 茶產業碳中和「安溪方案」,如何從縣域實踐走向全球? 建設創新人才高地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是全國重點產茶大縣,擁有全國最大的烏龍茶交易市場和完整的茶葉全產業鏈。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證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針對高端科創資源不多、高層次領軍人才偏少等縣域經濟普遍遇到的發展「短板」,安溪如何立足自身優勢,打造國內茶產業碳中和創新人才高地? 安溪縣科技局局長林麗豔介紹,近年來,該縣聚焦茶產業碳中和探索實踐,深耕人才「港灣計劃」和「湧泉行動」,攜手環發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茶所」)、福建農林大學等,共建環發所茶產業碳中和研究院、中茶所安溪烏龍茶產業研究院等高端科創平臺。 如今,安溪縣不僅匯聚起一批國際茶產業碳中和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團隊,還促成了「中—德—肯三方合作低碳茶項目」示範基地落地,成為助推安溪鐵觀音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 建設全國首個鐵觀音碳中和示範茶園、開展碳中和茶產品認證試點關鍵技術瓶頸攻關……在安溪年年香茶莊園示範基地,許吟隆、馬欣等專家帶領一支涵蓋氣候變化、固碳減排、茶樹栽培、土壤、生態等專業領域的團隊,積極探索有機物料替代、植物生長必需礦物質補充、微藻肥補充等低碳種植技術。如今,該團隊已幫助當地茶園實現系統化固碳減排,最終達到單位鐵觀音產品種植階段碳中和要求。 數據最具說服力。鐵觀音碳中和示範茶園單位產品碳排放量,相較於我國綠茶單位產品平均碳排放量降低16.3%,茶葉質量較試驗前提高明顯,每畝至少可新增產值3000元。許吟隆表示,「碳匯+品質」雙提升帶動茶農增收,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安溪方案」。 打造「零碳茶園示範區」 不久前,聯合國糧農組織肯亞辦公室巴拉克·奧科巴博士團隊一行前往安溪,考察茶產業碳中和「安溪方案」。團隊觀摩年年香現代化車間智能化萎凋、精準溫控烘焙及自動包裝線,探討鐵觀音茶葉鮮葉到成品的高效管控流程與碳中和措施…… 「此次考察,有望促進中國茶葉低碳種植經驗及碳中和生產模式加快在肯亞地區推廣。」環發所副研究員、茶產業碳中和研究院諮詢專家李闊表示。 安溪縣副縣長謝建新介紹,目前,安溪縣通過遙感衛星、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手段,在實時對全縣茶園進行遙感、監測的基礎上,率先從源頭開展減碳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推廣應用,打造空地一體、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監測的「零碳茶園示範區」。 依託環發所茶產業碳中和研究院技術支持,安溪縣加快啟動編制相關減排固碳技術標準及茶產業碳中和產品認證標準,積極參與國內外碳匯交易市場交易。同時,該縣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安溪烏龍茶產業研究院為載體設立六大課題,通過「項目+人才」等柔性引才模式,連結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上海海關學院、安徽農業大學等7家機構專家資源,提升安溪鐵觀音的品牌優勢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林麗豔表示,安溪縣科技局將積極培育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匯聚茶產業碳中和領域一流人才團隊,打造新型數智生態茶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支撐引領茶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為縣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注入了強勁動能。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