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大武夷文化旅遊圈持續帶動業興民富__快遞搜
近年來,福建省南平市發揮武夷山「雙世遺」、首批國家公園所在地優勢,推動茶文化、朱子文化深度融入旅遊產業,不斷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加快構建大武夷文化旅遊圈,有力帶動產業發展、群眾增收。 為了讓行色匆匆的「過客」,成為流連忘返的「住客」,南平以茶為媒、以文為魂,推動茶文旅深度融合。 金秋時節,走進武夷山市星村鎮「武夷山觀茗宿客棧」,茶香四溢,武夷茶文化元素隨處可見。「每到周末節假日,常常一房難求。」客棧負責人王慧亞介紹,客棧主打茶旅融合,遊客入住其中不僅能品巖茶、嘗茶膳,還能在觀景陽臺上欣賞大王峰美景,體驗接觸自然、回歸自然的寧靜。 除了馥鬱醇厚的茶文化,南平所蘊藏的朱子文化也得到多元利用,成為當地文旅融合的新亮點。 建陽區麻陽溪畔的考亭書院是朱熹創辦的最後一所書院。不久前,這裡舉行的一場朱子經典誦讀會吸引了眾多目光:身著漢服的學生誦讀朱子的經典著作,隨後拿起毛筆臨摹朱子的書法作品。來自浙江溫州的劉先生說,通過帶孩子參加研學活動,對南平歷史、朱子文化有了全新認識。 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有力帶動鄉村產業發展。作為建陽建本雕版印刷的發源地,書坊鄉素有「圖書之府、建本之鄉」的美譽。書坊鄉鄉長王東新說,近年來,當地加快開發建本文化研學課程,積極對接省內外中小學團隊前來開展研學活動。2024年5月以來,書坊鄉已接待研學學生1.61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超過90萬元。 南平旅遊經濟持續升溫。2025年上半年,南平市接待遊客總量達4545.02萬人次,同比增長15.8%;遊客旅遊總花費493.15億元,同比增長16.6%。 朱子衣袂隨水波升騰,水幕豁然洞開,全息投影的摩崖石刻忽而蝶化,化作漫天螢光星雨……以朱熹成長故事為主線的文旅舞臺劇《月映武夷》成為新晉打卡點。該劇自今年5月上演以來,已累計接待觀眾超6萬人次,成為南平市文旅新名片和朱子文化新IP。 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說,南平把打造大武夷文旅品牌作為全域文旅總體戰略,高起點做好整體性規劃,市縣統籌、整合資源、串珠成鏈,形成全域發展新格局。 對內,跳出武夷看武夷,以構建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為載體,謀劃打造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串聯114處文保資源、83個非遺項目、35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統一打響大武夷IP。對外,跳出南平看南平,主動加強與閩浙贛等周邊世遺地對接協作,開通「贛閩風華」銀髮主題旅遊列車,發行世遺旅遊年卡,推動市場共拓、線路互推、遊客互送。 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文謙介紹,為了讓遊客更好體驗大武夷的生態人文之美,南平以鞏固提升武夷山主景區為核心,重點打造「國家公園探秘之旅、採茶制茶體驗之旅、朱子文化研學之旅」三大特色文旅產品,推出總長251公裡的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自駕遊、66公裡的崇陽溪漫遊道騎行遊、18.3公裡的星村茶香徑徒步遊三種遊玩線路。 經過多年持續打造,南平大武夷文化旅遊圈已初步形成。受訪專家建議,從加大宣傳力度、打造康養旅居地、發展研學旅遊等角度入手,推動南平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國研智庫」特邀顧問張海燕認為,南平在入境旅遊市場規模上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建議借鑑張家界開拓韓國市場的經驗,集中力量在一兩個重點客源國取得突破。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大使祝善忠建議,南平可依託朱子文化、茶文化、閩越文化等特色文旅資源,引進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研學旅遊機構,加強與相關研學聯盟的合作,開發港澳臺青少年研學市場。「可與省內外高校加強合作,吸引更多留學生來大武夷開展文化研學體驗活動。」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