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對於民營航空可謂事情多多,特別是鷹聯事件,給處於困境中的民營航空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由於油價的不斷上漲給各航空公司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低成本航空更是遭受重創。民營航空中起初便致力於「廉價航空」的春秋航空公司迫於航油成本壓力,已經正式取消其99元特價機票。不過對於春秋航空來說油價帶來的壓力之外也有好的消息:春秋航空獲得大股東7000萬元人民幣增資。新增資金主要用於飛機的租賃,以及新航線的開闢。這說明股東對於春秋航空的發展始終抱有信心。而對於國內第一家民營航空鷹聯航空來說,就不那麼走運了。種種跡象表明,成立僅僅兩年多的鷹聯航空有限公司正在陷入一場危機之中。繼開除CEO、副董事長辭職等系列事件後,鷹聯航空又爆出系列財務醜聞,由於1400多萬元的委託貸款及利息到期未歸還,鷹聯航空已經被偉高達(上海)投資諮詢公司起訴。鷹聯的主要股東——中國國安文化傳播投資有限公司也會在隨後將鷹聯告上法庭。鷹聯先於後於2005年7月和11月與偉高達及新加坡華僑銀行(上海)分行籤訂了貸款協議,約定偉高達通過銀行向鷹聯發放委託貸款共計928萬元。貸款合同到期後鷹聯既不歸還貸款也不公布資金去向。鷹聯被告引出了該公司一系列投資人的身份問題。04年成立的鷹聯航空對外宣稱的兩個法人股股東廣東英聯投資公司和中國國安文化傳播投資有限公司。偉高達到底是什麼身份?上海偉高達是新加坡偉高達金融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有消息稱,這家新加坡公司實際上是鷹聯的實際投資人之一。這樣看來,鷹聯顯然具有濃厚的外資背景,而國內民航有明確規定,外資不得全資籌建航空公司。雖然民營航空目前的生存境況不能算是令人滿意,但是對未來的發展期望還是吸引了很多的民營資本加入。浙商民航「吉祥航空」繼續在緊張籌備,民航總局已發布了《關於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申請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的公示》。「這意味著吉祥航空的籌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只要再得到民航總局頒發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和運行合格證,就可以正式運營了。由於國有航空公司及其他民營航空的夾擊,他們將不考慮競爭太激烈的航線,並按布局作出合理的規劃。有人加入就有人推退出,正在籌建的崑崙國際航空有限公司已於日前提交申請,撤銷該公司的籌建項目,成為首家撤銷籌建的民營航空公司。航空業內人士分析,航空業的盈虧壓力可能也是崑崙退出的原因之一。航空業本來就是一個高負債的行業,動用資金過大,目前各條航線競爭激烈,資金實力不雄厚的航空公司如經營不善就會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問題。同時今年航油一路猛漲,東航、南航、上航等都相繼虧損,這對一個新生航空公司壓力是極大的。
其他航空公司方面:
在高油價的壓力之下海南航空上半年仍然實現盈利2080萬元 同比增長102.29%。2006年上半年,海南航空旅客運輸量為617.26萬人次,同比增長15.73%;貨郵運輸量為8.35萬噸,同比增長20.51%;運輸總周轉量為9.86億噸公裡,同比增長19.99%。這在上半年一片喊虧的航空公司之中也算獨樹一幟了。與此同時海南航空母公司大新華在港公開招股尋求戰略投資者,首次公開招股10億美元。消息人士稱,包括澳大利亞航空、法國航空、加拿大航空、漢莎和大韓航空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已與大新華展開會談,私人股本基金也表達了出資意向。大新華希望通過在港上市,與國泰航空公司和港龍航空公司的國際和內地航線競爭,利用內地的培訓、制服和餐飲供給,可以降低成本,這不失為一個好策略。在華東以上海為基地的上海航空將在近期成為星空聯盟第一家中國正式成員。星空聯盟之所以選擇上航,與其上海航空樞紐港主要基地公司的地位密不可分。上航以上海為中樞,航線覆蓋40多個國內航點、10多個國際航點。在長三角地區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國航方面因網下申購不理想而減少了A股發行規模,國航希望通過短期融資券和長期外債彌補融資缺額,其中發行短期融資券20億元人民幣。同時董事會批准以公司飛行員公寓作為西班牙政府貸款項目的抵押事項:根據中國政府與西班牙政府籤訂的有關備忘錄,中國國航獲得了3054.34萬歐元的西班牙政府貸款,還貸期限最長為30年,公司以飛行員公寓作為該筆貸款的抵押。
航油和燃油附加費方面:
國內航空公司與供油公司關於航空油料「進銷差價」浮動幅度的談判,在華南地區已塵埃落定,既不上浮也不下調,仍然執行今年4月1日民航總局對各個機場規定的「指導價」。在華東地區,航空公司與供油公司的談判仍沒有結果,供油公司要求「進銷差價」上浮8%,而航空公司卻以「談不攏」為由拒付。今年3月,民航總局下發《航空煤油銷售價格改革方案(試行)的通知》,根據改革方案,國內航空公司購買航油不再是全國統一價格,而是根據不同機場,採取不同的進銷差價,而且航空公司還可以與供油公司在規定進銷差價的基礎上,有8%的談判浮動空間。這場談判仍然需要雙方的耐心和妥協最終才能達成協議。油價的上漲直接導致了燃油附加費的繼續徵收和「漲價」。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改委和民航總局日前發出通知,自2006年9月1日起提高民航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收取標準。
機場建設方面:
珠三角機場均衡再被打破。進入8月的珠三角民航市場,競爭與合作風雷暗湧。在香港機管局獲得珠海機場20年經營權,同時港珠澳大橋計劃日前獲得「關鍵突破」,使得珠海機場的區位優勢一下子凸顯。同時深圳機場也展示了其強勁鋒芒:翡翠、東海兩家以深圳為基地的全貨機航空公司一家正式開航、一家飛機落地。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珠三角無疑是中國航空市場的最大生成地,無論從區域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還是從產業配套來看,未來10-15年,這個區域依然可以保持比較強勢的發展潛力。香港機場、廣州機場對中長期的客運業務都充滿信心,兩者都規劃未來將各自達到8000萬的客流量。那麼,還有將近5000萬的客流量需要深圳、珠海和澳門三地機場分流消化。五個機場都充滿了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