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滿載河南出口貨物的鄭州至山東青島圖定班列從圃田站準時出發,沿著鐵軌向東行進。一天之後,這批貨物便可到達青島港前灣港區海鐵聯運中心,並在此運往200米外的碼頭裝船。
「5年前,從河南工廠發一個貨櫃到青島港,得自己對接代理、海關、碼頭等多個環節,盯到貨上了船才放心,全程辦下來至少需要兩周。」鄭州一家外貿企業工作人員說。為破解這一難題,山東港口將出海口「搬」到河南,魯豫之間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15條,並先後在鄭州、南陽、洛陽等地建設10個內陸港。
企業要發貨,最關心的就是成本和時效。習慣了公路運輸的企業往往有顧慮:船期不等人,鐵路的時效能「追得上」嗎?2023年4月,鄭州至青島貨運列車實現「天天班」開行,運輸時效由3天縮減至1天。
高效銜接的服務保障直接延伸到碼頭。「海鐵聯運貨物即使過了截港時間,只要在開船前3小時獲得海關放行,仍可入碼頭裝船。」河南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多式聯運部副經理徐倩介紹,2022年公司與山東港口物流集團鄭州公司開展海鐵聯運合作,貨物辦理量從最初月均300個大櫃,增長到目前月均1000個大櫃。
各運輸環節環環相扣,河南的內陸港空箱調運、工廠裝貨、重箱集港整個過程7天內即可完成,有效銜接了船期。此外,山東港口還在河南布局衛星場站,將碼頭場站的功能也「搬」到內陸。數據顯示,河南經由山東港口進出口的貨櫃量約佔全省的80%。
魯豫間的陸海聯動,是山東助推沿黃各省區協同發展的縮影。「十四五」以來,山東通過加快建設世界級港口群、織密中歐班列線路網絡等,構建沿黃陸海大通道,進一步打破黃河流域內陸省區「不靠海、不沿邊」的開放困境。今年前9個月,山東港口海鐵聯運箱量完成339.8萬標箱、同比增長9.9%,齊魯沿黃專列共發運貨物超1.3萬標箱、同比增長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