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中美港口「收費戰」正式打響:美森繳1654萬,馬士基緊急調船規避!-快遞搜
2025年10月14日,中美航運領域的「收費戰」正式進入實操階段。這一天,美國航運巨頭美森輪船的兩艘貨櫃船剛分別靠泊上海港與寧波港,就收到了合計高達1654萬元人民幣的「特別港務費」帳單——其中「MATSON WAIKIKI」輪因30224淨噸的體量,單船繳費達1209萬元,成為上海港首張涉美罰單;「MANUKAI」輪在寧波港也繳納了445.84萬元。 這筆天價費用的背後,是中美雙方政策的精準對撞:當日,中國《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與美國「港口安全與公平競爭費」同步生效,一場由美方率先挑起的貿易摩擦,正式蔓延至全球航運核心環節。 馬士基緊急調船規避收費 中國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的政策並非「一刀切」,徵收費範圍包括懸掛美國旗的船舶、在美國建造的船舶,以及任何由美國個人或機構直接或間接持有25%及以上股權、表決權或董事會席位的實體所擁有或運營的船隻,不過由中國船廠建造的船舶則得以豁免。 在此背景下,馬士基與赫伯羅特已暫停旗下兩艘懸掛美國旗的貨櫃船在10月14日中國特別港口費生效後掛靠中國港口。當地時間10月14日,馬士基發布通知,宣布對TP7航線進行臨時調整。 6435標準箱的「波託馬克快運」號(Potomac Express,IMO:9349526)將跳過寧波港,改為在韓國釜山港卸貨,過境貨物將在當地轉運至其他船舶。對於前往或途經寧波的貨物,貨物將在釜山卸貨,並通過其他船舶以轉運的方式送達最終目的地;原定由該船從寧波運至美國的貨物則將先裝載到馬士基盧茲號(Maersk Luz,IMO:9526904)上,隨後於10月24日在光陽換乘至「波託馬克快運」號。 6200標準箱的「馬士基金洛斯號」(Maersk Kinloss,IMO:9333022)也將停止掛靠寧波港,其進口貨物將在韓國港口卸載,並通過馬士基網絡內的其他船舶轉運至寧波和其他目的地;原定由該船從寧波運至美國的貨物,將裝載於接駁船,並在韓國轉運,不過具體接手船隻船名待定。 馬士基表示調整原因是「始終致力於支持客戶高效地管理供應鏈」,但行業分析認為,主要原因還是這兩艘船都懸掛美國國旗,若停靠寧波將因中國相關公告而被徵收港口費。據集運數據分析公司Linerlytica估算,承運人在首年掛靠中國港口可能需支付高達23億美元的港口費用,此前由於中國製造船舶獲豁免,此金額已較之前的39億美元有所下降。該金額接近Linerlytica預計中國船公司在掛靠美國港口時所需支付費用的兩倍。 Linerlytica估計,馬士基在中國的港口費用將接近4億美元,而地中海航運(MSC)略低;美股上市的Zim預期將承擔超過6億美元,為主要航運公司中最高。受影響的船舶平均每標箱航次成本將上升約300美元。由於上周五才收到通知,各大班輪公司反應時間有限,短期內運價預計將上漲。 中美巨頭的博弈,給了其他航企機會。韓國現代商船、中國臺灣長榮等企業因無美資背景,未被納入中方徵收範圍,近期中美航線訂艙量同比增長20%,韓國油輪單日租金甚至飆升至13萬美元,創下三年新高。這種「替代效應」恰恰說明,全球航運市場的選擇權始終掌握在「成本更低、服務更穩」的一方手中。 就在美森繳罰單一事發酵的同時,白宮已釋放出談判信號。川普公開表示願就港口費用問題「理性談判」,這背後是美國能源企業的聯合施壓——德州LNG供應商警告,若中方持續反制,對華出口合同將難以履約。顯然,美方已意識到「收費戰」沒有贏家。 但談判的前提,必然是實力的對等。中國造船業的產能優勢、航運網絡的全球布局、對供應鏈的掌控力,才是反制政策的底氣所在。 對企業而言,這場風波更像是一次警示:在地緣政治波動的當下,依賴單一航線、單一資本背景的運營模式已難以為繼。馬士基的「多市場布局」、中方企業的「合規化運營」,或許才是穿越不確定性的核心邏輯。 接下來,11月中美經貿磋商窗口即將開啟,「收費戰」是否會降溫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靠行政手段扭曲市場規律的做法終將失敗,而真正的競爭力,永遠藏在完整的產業鏈、高效的交付能力和靈活的應變策略裡。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