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多家航企澄清:美國資本持股不超25%-快遞搜
隨著中國針對與美國相關船舶徵收「船舶特別港務費」的措施正式生效,西方航運公司迅速進入自我排查與澄清模式。多家在美上市及擁有美國投資者的知名航運公司日前紛紛發表聲明,強調自身「非美屬性」,以避免被誤判為政策徵收對象。 10月1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的公告,針對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擁有船舶所有權的船舶;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運營的船舶;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直接或間接持有25%及以上股權(表決權、董事會席位)的企業、其他組織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懸掛美國旗的船舶;在美國建造的船舶,按航次計收船舶特別港務費、分階段實施,自2025年10月14日、2026年4月17日、2027年4月17日、2028年4月17日起,分別按每淨噸400、640、880、1120元人民幣計收。 對此,美國上市幹散貨航運巨頭Star Bulk Carriers 迅速對市場疑慮作出回應。公司強調,其註冊地在馬紹爾群島,總部位於希臘,船隊由希臘籍管理團隊主導運營。旗下船舶「均未懸掛美國國旗,亦非在美國建造」。 雖然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代碼「SBLK」),但Star Bulk特別指出:「公司僅因上市身份需遵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並不因此成為『美國實體』。」 SEC規定要求持有Star Bulk 股份超過5%的個人必須申報並公開其持股比例。Star Bulk表示,除受益人持股報告外,公司無法準確核實股東身份——因絕大多數股東通過經紀商持股,其股份登記於經紀商「street names」帳戶,故無法依據持有人提交的其他自願披露文件進行核驗。 然而,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包括截至今日提交的受益所有權報告),目前沒有任何美國或其他國籍的股東披露其直接或間接持有或控制Star Bulk已發行流通股或表決權的25%或以上份額。事實上,據我們所知,沒有任何美國股東對Star Bulk已發行流通股或表決權擁有超過 5% 的實益所有權。此外,我們可確認,Star Bulk董事會中的美國籍成員僅佔董事會總人數的 18%(11 名董事中的 2 名)。 自與Eagle Bulk合併後,Star Bulk成為全球最大幹散貨航運公司之一,控制和運營 150艘船舶,涵蓋海岬型、巴拿馬型與超靈便型船。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 4.8億美元,但受運價下行影響,淨利潤僅 50.1萬美元。 在Star Bulk之後,丹麥老牌航運集團NORDEN也作出回應。公司在提交給投資者的說明中指出,此前TradeWinds報導美國投資者持有其超過80%股份有誤,公司在哥本哈根納斯達克OMX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DNORD」,截至最新統計,美國股東僅持有約419.6萬股,佔總股本的 14.6%。 資料顯示,NORDEN 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海運服務提供商,成立於 1871 年,是丹麥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航運公司之一。公司在在六大洲設有 19 個辦事處,承運各種規模的散貨和項目貨物。 在油輪領域,總部位於百慕達的 DHT Holdings, Inc. 亦發布官方聲明,明確指出公司船隊不在被納入「特別港務費」徵收範圍。 DHT解釋,其每艘船舶均由非美國實體直接持有,在非美國轄區建造,不懸掛美國國旗,並由位於摩納哥、挪威、新加坡及印度的管理公司運營,公司董事會中美國籍成員約佔 20%。 DHT也承認,在上市公司體系下,要精確界定「最終實益持有人」存在一定複雜性。公司表示:「我們通常通過公開披露的持股報告了解股東身份,這些報告適用於任何持有公司普通股超過5%股份的投資者,或經自願披露的持有人。」但由於大部分股東通過託管機構或經紀帳戶持股,因此股東國籍的確認並不容易。 根據目前披露的股權信息,DHT強調,公司「並未發現任何美國投資者或報告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或控制公司已發行股份或表決權總數25%或以上的情況」。現有的兩家美國機構投資者中,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 LP持股約7.2%,FMR LLC持股約15.1%,合計仍低於25%的認定標準。 2025年二季度,DHT錄得營業收入 1.3億美元,淨利潤 5603萬美元,同比增長 25.9%,旗下22艘VLCC總計716萬載重噸,部分在期租、部分活躍於現貨市場。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