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因船舶過駁費用引發的合同糾紛在長江宜昌臨江坪錨地成功化解。武漢海事法院宜昌法庭將巡迴審判庭「搬」到水上法律服務中心,通過現場調解,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生動踐行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司法服務延伸至了長江航運的第一線。
2025年9月,宜昌某船務公司與重慶某航運公司因過駁費用產生糾紛。糾紛一度導致船舶無法正常開航,存在安全隱患。長航公安局宜昌分局接警後,立即啟動長江水上法律服務工作聯動機制,聯合宜昌海事局出警處置,並引導當事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矛盾。
案件通過共建平臺迅速流轉至武漢海事法院宜昌法庭。立案後,法庭高效完成了送達、保全等前期工作,並深入研判案情,制定了詳盡的調解方案。為最大限度便利當事人,從源頭解決糾紛,承辦法官決定前往事發地,在長江宜昌水上法律服務中心開展巡迴審判。
10月9日的巡迴審判現場,長航公安及法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協同維持秩序,部分錨地工作人員和船員旁聽了庭審。調解初期,雙方就費用抵扣、律師費承擔等問題僵持不下。經過法官耐心釋法明理,分析利弊,雙方逐漸縮小分歧,最終當場籤訂調解協議。至此,這起糾紛得以圓滿解決,不僅消除了船舶留置隱患,也實現了「港內化解」的目標。
作為海事法院的「神經末梢」和司法服務的前沿陣地,武漢海事法院宜昌法庭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完善與各成員單位的聯動機制,通過普法宣傳、法律諮詢和巡迴審判等方式,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當地,用實際行動打造江上「楓橋經驗」,為服務「水運上的湖北」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海事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