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一列滿載服裝產品、日用產品等貨物的班列駛離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開往波蘭馬拉舍維奇。這趟班列的順利啟程,標誌著阿拉山口鐵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歐(中亞)班列突破6000列,為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年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推進,中歐(中亞)班列已從最初的「運輸通道」升級為集物流、貿易、產業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烏魯木齊海關、新疆鐵路部門作為助力班列提質增效的「雙引擎」,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為確保中歐(中亞)班列高效運行,阿拉山口海關打出系列服務「組合拳」。持續優化監管模式,深化「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改革,進口貨物通行時間從2—3天壓縮至16個小時內,平均2小時完成一列返程班列換裝。搭建班列動態預判系統,提前48小時獲取班列到港信息,自動完成艙單審核、查驗計劃匹配,實現班列「隨到隨驗、零等待放行」。牽頭建立「關鐵企」三方聯動機制,與阿拉山口站、班列運營企業搭建實時溝通平臺,實現班列調度、貨物通關、堆場作業等信息的全程共享。
阿拉山口海關綜合業務一科副科長王敏介紹:「我們在優化監管模式的同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對於長期穩定開行的品牌班列,如『渝新歐』『鄭新歐』,開通『綠色通道』,指派專人負責對接,提供從艙單申報到貨物放行的全流程跟蹤服務,確保班列通關『零延誤』。」
阿拉山口站通過中哈會晤機制,該站主管生產副站長每日與哈方鐵路部門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及時互通雙方車輛、設備、貨物等情況,共同協調解決制約中歐(中亞)班列運輸效率的難點問題,保證雙方線路高效周轉。今年以來,阿拉山口站中歐(中亞)班列日均通行量穩定保持在21列以上,單日最高達到30列。
截至目前,經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線路累計達127條,輻射全國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串聯德國、波蘭、匈牙利等21國,承運商品涵蓋汽車及配件、服裝百貨、電子產品等20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