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 江耘)9月23日,記者從浙江省數據智慧財產權改革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了讓數據智慧財產權價值變現更有門路,浙江創新交易、許可、增信融資、資產入表、作價出資(入股)等10種轉化方式,累計實現直接轉化金額93.23億元,約佔全國總量的七成。
數據智慧財產權,是數據處理者對依法獲取、經過一定規則處理、具有實用價值和智力成果屬性的數據集所享有的權益。2021年以來,浙江率先開展改革試點,創新構建數據智慧財產權制度,通過頒發「身份證」、搭建「大平臺」、開闢「新路子」、塑造「好場景」、構築「防護網」五大舉措,探索出一條數據權益保護與價值釋放並重的新路徑,為全國數據基礎制度構建貢獻經驗。
以頒發「身份證」為例,浙江在全國率先將數據智慧財產權制度寫入《浙江省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兩部法規,明確對數據智慧財產權開展登記,將登記證書作為數據集合持有的初步證明和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權益保護的初步憑證。自2023年6月相關登記開展以來,浙江已吸引27個省(區、市)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累計提交申請5.8萬件,發證2.4萬張。
為讓數據智慧財產權更好地流通復用,浙江省數據智慧財產權一體化服務平臺「數知通」應運而生。該平臺與上海、深圳等地的數交所共27個交易平臺打通,吸引入駐近200家專業數商。自2024年4月上線以來,該平臺已推送意向信息7479條,落地運用1792條、涉及金額53.5億元,達成率約24%,形成「企業下單、平臺派單、數商接單」的市場運營生態。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知識產權局)黨委書記、局長謝小雲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放大數據智慧財產權改革優勢,加快打造『企業登記有意願、評估定價有標準、轉化運用有通道、價值實現有場景、權益維護有保障』的數據智慧財產權生態,推動數據智慧財產權應用於千行百業、惠及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