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Bahri、Frontline、Stolt Tankers、Capital Group在內的多家油輪和散貨船東聯合發布公開信,要求對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淨零框架」(NZF)進行「根本性修訂」,理由是現行草案無法幫助航運業兌現2023年制定的減排承諾。公開信指出,IMO的框架設計存在嚴重缺陷,不僅無法有效支持航運業實現脫碳目標,也未能確保公平競爭。聯署船東合計運營超過1200艘船舶,總運力達1.5億載重噸,他們認為有必要就此表達「嚴重關切」。船東們在信中強調,首要問題是法規缺乏對船東提升船舶和船隊能效的明確激勵機制,「我們已經投入巨額資金改善船隊能效和碳排放表現,並訂造先進的新船。未來必須有穩定的激勵措施,確保我們能在安全、可靠、具有競爭力的前提下繼續投資。」他們還批評該框架缺乏對低碳燃料與技術投資的資金支持,且未進行全面影響評估,也缺乏對零碳或近零碳燃料生產的適當監管。船東們引用IMO 2020年限硫令作為對比,認為新框架在制度設計上明顯不足。公開信進一步指出,IMO框架並未提供「現實且可持續的過渡期」,反而試圖「突然切換」到尚未成熟、甚至未經充分驗證的技術。船東們強調,不能依賴框架通過後的「後續指引」來修復根本性問題,必須在正式採納前進行實質性修改,包括引入更切實際的減排路徑、過渡和獎勵機制,以及中小企業支持政策,並確保資金治理透明。與多家船級社的意見類似,船東們還批評IMO忽視了LNG和生物燃料等「過渡燃料」的作用,擔心結果是行業依然依賴傳統化石燃料,同時被迫承擔高額碳排放罰款,「這將對中小型航運企業,尤其是從事不定期運輸的公司,造成不成比例的打擊。」據估算,若框架照此推進,到2030年IMO機制每年將產生200億至300億美元的資金流,到2035年若全球船隊減排目標偏差僅10%,資金規模可能累計超過3000億美元。這不僅會增加行業負擔,還可能通過通脹傳導到終端消費者。聯署船東呼籲,IMO的減排措施必須確保激勵可行的過渡路徑,釋放明確市場信號,幫助航運業脫碳,同時避免對行業和消費者帶來過度的財務壓力。此次公開信的籤署方包括:Bahri、Capital Group、TMS Group、Centrofin、Marine Trust、Trust Bulkers、Common Progress、Dynacom、Dynagas、Emarat Maritime、Frontline、Gaslog、Hanwha Shipping、Angelicoussis Group、Seapeak和Stolt Tankers。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