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家A股上市快遞企業披露今年7月業績,快遞業務量均實現增長,但單票收入跌勢延續。記者注意到,隨著近期行業「反內卷」的信號逐漸強化,多地著手上調快遞低價。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206.4億元,同比增長8.9%;快遞業務量完成164.0億件,同比增長15.1%。以此統計,該月快遞業務單票收入為7.36元,同比下滑5.3%。
從上市公司來看,今年7月順豐速運物流業務營收186.57億元,同比增加14.97%;業務量13.77億票,同比增加33.69%;單票收入為13.55元,同比下滑14.02%。「通達系」的圓通、申通、韻達的快遞業務量分別為25.83億票、21.81億票、21.62億票,分別同比增長20.79%、11.92%、7.56%,但單票收入分別同比下滑7.20%、1.50%、3.54%。
7月以來,有關部門加強快遞行業「反內卷」的監管力度,多地紛紛響應展開提價。繼7月上旬旗幟鮮明反對「內卷式」競爭後,國家郵政局29日召開快遞企業座談會,就依法依規治理行業「內卷式」競爭等突出問題整治。此後多地快遞行業協會發聲呼籲「反內卷」。
據報導,浙江義烏於7月啟動漲價機制,快遞底價從1.1元漲至1.2元。8月4日起,廣東省快遞底價整體上調0.4元/票,單票均價漲至1.4元以上。按照有關部門要求,各家均不得低於1.4元成本價攬收,否則將遭受重罰。8月5日起,「通達系」上調價格。這被視為「反內卷」政策在物流落地的首個省級案例。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價格戰的不斷推進,一方面,單票收入的下降空間持續壓縮,另一方面價格敏感型的客戶增量已經較為有限,「以價換量」策略的邊際效應遞減。
中銀證券分析師指出,廣東與浙江合計佔全國快遞行業產能近半,具備全國示範效應,行業有望借監管託底走出低價惡性循環,轉向價值競爭並加速尾部出清。
在8月20日的業績電話會上,中通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賴梅松指出,價格戰是一種短期行為。行業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一定是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用服務品質贏得市場,行業才能良性發展。未來行業競爭不太可能進入快遞一塊錢以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