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圓通公司推出了 「隱形面單」的全新服務,即通過重要信息打碼處理,使快件的面單上不完全顯示用戶的姓名、手機號和地址信息,以此來保護用戶隱私。圓通快遞員可通過公司自主研發的App,直接撥號聯繫收件用戶。 「隱形面單」目前免費,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使用。
推出隱私快遞單還遠遠不夠
筆者認為,此舉對防止公民信息洩露將起到積極作用,應予點讚和推廣。但僅靠這種舉措還遠遠不夠。儘快出臺嚴苛配套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並強化執法,方是治本之策。
以往收寄快遞,面單上地址、電話和名字一目了然。多數收件人收到快件後,會把面單隨手廢棄,給不法搜集個人信息者以可乘之機。圓通從2015年就開始研發這種保護隱私的快遞單,這次在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下,推出了這種服務,並完成了對 「隱形面單」商標的申請註冊。此項技術的推出,無疑為防止個人信息外洩,起到一定的作用,具有示範推廣價值。其實,不僅是圓通,早在2015年,順豐速運就已經推出過類似保護隱私的快遞單了。
隱私快遞單是市場競爭的良性結果,但願成為快遞業的標配,並使快遞業信息保護向更加深入和全面發展。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僅靠隱私快遞單畢竟作用有限。因為即便 「隱形面單」得以推廣,也並不是所有的單子都能這麼做。如果你是個人用戶,在寄發快遞時是手填單子,這個單子就沒辦法隱形化。 「隱形面單」還會給分揀帶來一些問題。況且, 「隱形面單」也防止不了快遞企業 「內鬼」作案,下單人、分揀員、快遞員以及任何有關接觸者,都可以輕易獲取有關隱私。更何況,從全社會來講,即便堵住了快遞行業信息洩露,銀行、保險、醫療、中介和教育機構等凡涉及公民信息的行業,如果沒有力措,信息洩露將防不勝防。
所以,我們樂見隱私快遞單推出之後,能對快遞業的信息洩露起到有效規制,也應充分肯定其對相關行業的啟示意義。而更重要的是,我國應加快建立健全統一嚴苛的公民信息安全保護法,通過建立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制度、侵害補償和懲罰機制,設置監督機構等方式,並依法加強監管嚴處,為個人信息上一道 「保險鎖」和 「防火牆」,使妄圖利用個人信息進行違法勾當牟利者,重罪面前再也 「不想幹」 「不敢幹」 「不能幹」。
同時,對類似快遞行業這種保護個人信息的積極改革,主管部門應予以政策扶持和推廣;公眾也應加強防範意識,遭到各類信息洩露時勇於維權,達到群防群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