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十年價格戰後 民營快遞終於虛脫__快遞搜
圓通倒閉的傳言起因於網絡上的吐槽。因為收不到快遞,一位用戶到圓通北京花園橋網點查看,發現現場快件雜亂堆放,工作人員稱圓通欠他們8、9萬工資,讓他「隨便拿幾件值錢的走」。這位用戶的吐槽,在網絡上掀起了連鎖反應。網友迅速整理了一份圓通異常網點名單,涉及北京、上海、廣東、湖北等多地。還有人結合圓通不斷傳出的不送貨或者不攬收新聞,質疑圓通陷入經營困境。 合同不足100字,被投訴時「互相扯皮」 儘管圓通發表聲明對「倒閉」指控予以反擊,但倒閉跑路無人送件,已經是中國民營快遞行業的通病。 2013年雙11,韻達快遞北京金融街(000402)派送站的21名員工發現經理去向不明。他拖欠了員工3個月工資,站裡積壓兩萬件包裹。2016年1月,上海圓通延吉店老闆被曝拖欠員工工資,疑似跑路,大量快件堆放在網點外無人管理。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音樂人左小祖咒都曾因快件丟失事件在微博上與快遞公司掀起隔空罵戰。 一位曾在多家快遞公司工作的快遞員透露,丟件、破損、延誤屢見不鮮,遭到客戶投訴時,解決辦法就是扯皮。「如果丟件了,我們就對客戶說,你這個快遞就沒有寄到我們這裡,事實上究竟丟在哪裡也確實說不清,只能扯皮。」 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快遞員也屬於被盤剝的對象。 圓通事件發生後,劉強東在微博上指責快遞業對員工的壓榨,稱是電商十幾年高增長隱藏起來的毒瘤。「大家只看到所謂的電商就業數字,而看不到90%以上的電商從業人員沒有五險一金或者少的可憐的五險一金。」 上述快遞員說,除了順豐相對正規,他所任職過的其他快遞公司勞工「合同」極其簡陋,只有一張不足100字的白紙,五險一金更是無從談起,基層快遞員只有提成,基本1~2年內都會紛紛跳槽。 有媒體報導,為了降低成本,圓通加盟站是不給快遞員上保險和社保的,「只給送貨的電動車投了保。」快遞員圈子有這樣一種說法,「寧可摔車、摔貨,不可摔人」。 漲價找死,不漲價等死 為了快速擴張市場,包括圓通在內的快遞公司普遍採用加盟模式,幾年時間在全國的收件和派送網點就達到上萬家,圓通的網點超過24000家。在初期,加盟模式既能擴大規模,也可以收加盟費充實營收,是被看好的輕資產模式。相反堅持自營的京東和順豐,在當時被認為模式太重而不受歡迎。但規模越做越大,管理卻越來越困難,為採用加盟模式的民營快遞埋下危機。 如果利潤足夠高,民營快遞仍然有機會改善管理,規避危機發生。但快遞行業持續近十年的價格戰,讓行業徹底淪為低級玩家的競技場。 2005年,圓通和淘寶籤約,成為後者最主要的線下物流供應商,並將原先電商件的「起步價」從20多元下調至12元左右,首次在快遞行業挑起價格戰。申通、韻達、中通等快遞企業隨後爭相進入,單價進一步降至8元,針對大客戶的資費降低到5元全國包郵。之後最低標準甚至突破2元。 價格戰的後果是絕大多數快遞企業的利潤率降低至5%以下,還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在盈虧線上徘徊。利潤低導致公司無法在管理、系統建設、人員培養上持續投入,快遞員工資持續走低,生存得不到保障,服務質量紕漏頻出。漲價找死,不漲價等死,是當時大部分快遞公司面臨的現狀。 頻頻被爆出的危機事件,其實是中國快遞行業狂飆突進時的歷史遺留問題。2015年以後,民營快遞公司競相上市,沒有能夠及時解決管理和盈利的雙重困境。在網際網路巨頭京東、阿里紛紛涉足物流,城市眾包物流逐漸蠶食市場份額的背景下,民營快遞或將迎來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驗。要想徹底改變,需要斷臂之痛。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