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眾包物流在與京東到家合併150天後,交出了一份成績單。 自2016年4月15日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至今,新達達已經完成所有團隊系統的整合工作。整合完成後,新達達的業務板塊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保持原有的第三方物流平臺,提供商家、外賣平臺的物流配送;另一部分是配合京東到家的O2O平臺。 達達物流CEO蒯佳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現階段,新達達平臺上一半左右的訂單都是配合京東業務完成的。不過,這個比例隨著不同季節電商訂單量的變化也在隨時波動。」 達達物流成立於2014年7月,算上2016年4月京東的併購行為,在成立兩年時間內一共完成了共計超過6億美元的五輪融資。最後,京東以2億美元現金和京東到家的業務資源換取了新達達47.4%的股份,在新公司的管理架構中,原達達CEO蒯佳祺繼續任新公司CEO,原京東到家王志軍出任總裁。 蒯佳祺透露,目前帳上還有超過4億美元,尚且不急於盈利。據新達達提供的數據,目前眾包物流業務已經有超過200個城市實現盈利;到家業務還沒有明確的盈利時間表。 在京東618大戰中,達達為京東配送的日訂單峰值突破100萬,客訴率低於萬分之一。京東到家的註冊用戶也達到2500萬,日均UV有130萬。達達未來在京東上投入的資源精力只會越來越多。 相比於京東自建的供應鏈物流,接入達達系統後,京東到家的每單配送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 目前在達達平臺上註冊的快遞員為230萬人,這個人數已經超過了國內所有快遞員人數總和。最新的數據是,達達已經覆蓋了全國300多個重要城市,擁有230多萬註冊眾包配送員,服務50多萬家線下商戶。蒯佳祺說,達達目前日均配送已過百萬單,其中98%的訂單在一小時內妥投,85%的訂單能在30分鐘內妥投。 達達旗下的派樂趣直接與餓了麼、美團外賣等有競爭關係。但達達一半的訂單仍然來自這些外賣平臺。外面平臺撬開了眾包物流的市場,「只不過我們與外賣平臺不是競爭關係」,蒯佳祺強調,「商家與達達直接對接,而非使用外賣平臺接口。我們與外賣平臺是上下遊關係。」 更多的合作來自線下超市。隨著沃爾瑪和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沃爾瑪在中國的實體門店也獨家接入京東到家,並成為其重點合作夥伴。永輝超市的合作也屬於獨家合作,具有排他性。僅沃爾瑪和永輝,在線下有超過500家門店。 京東收購1號店的動作完成後,達達也面臨與1號店業務整合的問題。但目前1號店有自己的O2O業務,整合工作還在陸續推進。 新一輪商超大戰正在打響。7月14日,天貓超市在上海召開發布會,宣布將啟動「雙20億計劃」,並稱天貓超市將會是繼淘寶、天貓、聚划算後的第四個平臺;8月8日,在被京東併入旗下一個半月之後,1號店首次對外界發聲,稱計劃將在三個月內投入10億元,在八大商超品類上全面對標天貓超市開啟價格戰。 可以預見的是,物流將成為商超發展的瓶頸。物流的及時性、成本將成為勝負的關鍵。 不比外賣市場是碎片化、長尾的平臺,商超具有「頭部商家效應」,零售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沉澱,大型的零售超市為數不多。但具體的對接業務工作量非常巨大,針對每個商家要跑順中間的接單、揀貨流程。但這個難度也會帶來商業價值和行業競爭壁壘。 在這個線上商超跑馬圈地的時代,誰能搶佔更多商超的合作、降低物流成本,誰就把握了更多主動權。 「我們剛來的時候,每單的成本高達15元,比打車還貴;現在成本能降到每單3塊錢。這是平臺效應起來後的結果。」 蒯佳祺說,新達達在6月的訂單密度提高了百分之十幾的量級,但成本遠低於京東自建物流。 預計到今年9月,在與到家業務整合完成後,新達達下一步也將上線to C端的業務。消費者也有送文件、寄件的場景和需求,開闢to C端戰場將為達達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據蒯佳祺透露,由於目前現金流充裕,新達達也在物色一些合適的投資標的,具體項目包括最後三公裡運力公司,或者做同城、供倉、幹線的創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