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櫃船新造船訂單依舊火熱,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訂單規模仍在繼續攀升。根據市場諮詢機構Linerlytica的最新報告,儘管行業正處於多重壓力之下,但各大班輪公司依然大舉擴張船隊,訂單規模已引發擔憂。目前,主導訂單榜單的仍是全球頭部班輪公司。MSC的在手訂單量相當於其現有運力的三分之一;達飛與ONE的新船訂單則已超過現有船隊運力的四成;中遠海運與長榮的訂單量也都超過30%。Linerlytica測算,截至目前,全球貨櫃船訂單總運力達到創紀錄的1040萬TEU。另一家機構Alphaliner給出的數據略低,接近1000萬TEU,但無論如何,市場上還有更多新造船項目在洽談之中。Linerlytica指出,當前訂單量已相當於全球現有船隊運力的31.7%,這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機構警告稱,上一次訂單比重超過這一水平是在2004至2009年,最終導致長達十年的運力過剩。部分班輪公司解釋稱,訂單主要用於船隊更新。例如馬士基的訂單量接近其現有運力的20%,公司此前曾強調其戰略重點在於船隊現代化與更新,目標是保持總運力在460萬TEU左右。雖然行業看似繁榮,但財報顯示航運公司正面臨成本上升與運價不穩的雙重挑戰。Linerlytica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閒置運力僅佔船隊總量的0.3%。過去30天裡,全球共交付19艘新船,新增運力18.4萬TEU;與此同時,僅有3艘3000TEU的老舊船退出市場。這輪擴張也發生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美國關稅政策搖擺不定,新一輪關稅摩擦以及計劃中的對中國建造船舶徵收港口費,都讓市場前景蒙上陰影。與此同時,紅海與蘇伊士運河航線受阻,短期內保持了對運力的強勁需求,但未來走勢依舊存在不確定性。根據Linerlytica的預測,今年年底前全球還將新增約100萬TEU運力,但增速會逐漸放緩。疫情期間與疫情後的一波集中下單已在2024至2025年集中交付,而2026至2027年的新增量會明顯下降。新一輪在過去一年中密集下達的訂單,將主要在2028至2029年陸續交付。值得注意的是,最新訂單中有相當比例為雙燃料船或替代燃料船型,但這也意味著航運業在面對愈發嚴格的環保法規時,仍需加快採取措施。Linerlytica指出,未來部分新船可能僅用於替換老舊船舶,但龐大的訂單量無疑埋下了供需失衡的隱憂。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