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英國警方挫敗的恐怖襲擊,讓世界各機場開始重新關注安全問題。為了保障安全,美國和英國許多機場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加強旅客和行李安檢。而這樣慌亂的行為,讓很多旅客不知所措,他們必須接受機場一遍遍的檢查。為了保障安全,放棄原本安全的液體物品,如礦泉水、化妝品等。
很多人都在懷疑,機場運營是為了給旅客提供優質服務,還是為了反對恐怖襲擊?難道沒有更為人性化的安檢措施,不給旅客添麻煩,也不給他們添驚慌?
8月11日之後,許多媒體指責為什麼英美機場不能提前做好防範工作,而總是把防範措施放在恐怖活動後實施。事實上,早在1995年,一名恐怖分子曾試圖把液體爆炸物藏在隱形眼鏡藥水瓶中帶上飛機,並在太平洋上空同時引爆數架飛機。然而事隔11年後,英國機場當局才在這次事件之後,匆忙實施一系列安全措施。
作為機場方,確實應該防患於未然,從旅客出行那一刻起,就應該有保障安全的措施。匆忙實施安全措施,不僅會使機場陡然增加成本,也會讓旅客對乘坐飛機產生恐懼的心理。
如今,國際恐怖主義的襲擊手段越來越高明,如果安檢人員細緻搜查每一樣東西的話,旅客會覺得航空旅行難以忍受,降低對航空安全的信任度,最終導致旅客流量的減少。
到底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高科技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而實行高科技保障安全方案,據專家稱至少包括三個方面,即能夠及時報警,無需給旅客增加不便,把機場安全環境納入更為廣泛的運輸網絡。
旅客希望航空體驗是快樂的,因此機場在使用安全高科技產品的時候,必須採取不為旅客增加任何心理負擔的安檢措施。炸機陰謀被挫敗後,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為確保安檢無誤,引進了一種可以取代人員近距離搜身的X光機,這種機器高超到乘客身上任何地方藏的東西都能被看見。許多旅客認為,與其讓安檢人員帶到密室近距離搜身,還不如使用這種高科技的儀器。畢竟這種機器比較人性化,既能保持旅客的基本尊嚴,也能不增加旅客的心理負擔。
對於恐怖分子而言,機場是被襲擊的一個重要場所,但並不是唯一場所。因此要對付恐怖襲擊,應該從整體考慮運輸網絡的安全,比僅僅為機場提供一個安全可行的科技解決方案要廣泛得多。
機場必須做更多的工作,而不僅僅把安檢的範圍波及到陸側和空側,應該把視野放得更廣泛一些。另外,機場也不能單槍匹馬去實施安全防範,應該注重與各機構的合作,通盤考慮旅客的出行安全,為旅客提供既愉快又安全的飛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