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與「星空聯盟」籤署《議定書》,這標誌著上航已經戴上了星空聯盟的「婚戒」,可望成為我國首家加入全球航空聯盟的國內航空公司。
隨著航空業的快速發展,航空聯盟成為國際航空業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記者了解到,早在1994年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和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率先組建航空聯盟「翼之盟」(WingsAlliance)後,星空聯盟(StarAlliance)、寰宇一家(OneworldAlliance)、天合聯盟(SkyteamAlliance)分別於1997年5月、1998年9月、2000年6月相繼成立。後來天合聯盟的初創成員之一的法國航空與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合併,翼之盟併入天合聯盟,所以目前全球共有三大航空聯盟。
星空聯盟旗下包括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泰國航空公司等18個成員,航班覆蓋了152個國家的842個機場。聯盟成員可以通過聯購聯銷、共同的燃油戰略、機隊協調、協同定位以及採用統一的信息技術平臺等方法以降低成本。
隨著全球航空公司已由單打獨鬥逐漸走向聯盟之間的競爭,還處於發展初期的中國航企需要依靠聯盟壯大,而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也同樣吸引著各大聯盟來中國「談戀愛」。
據介紹,全球航空公司逐漸走向聯盟之間的競爭,對乘客最直接的受益是作為聯盟內任一成員的常旅客會員,搭乘聯盟內其他成員航班均可積攢和兌換裡程積分、獎勵升艙以及享受更為豐富的航空服務和更多的航班產品選擇。但由於聯盟對於各成員的作用在市場、銷售等方面是互補而不是競爭的,所以每個聯盟在一個國家或地區通常只會引入一兩家航空公司。上海航空早在2004年11月就向星空聯盟發出「求愛」信息,並已經同星空聯盟旗下的漢莎、美聯航、全日空等開展了代碼共享等戰略合作,而一旦確立「戀愛關係」,上海航空就可在星空聯盟內進行廣泛的「代碼共享」式航線網絡合作,國內旅客也能更方便地通過上航航班與星空聯盟成員航空公司的航班「連結」,飛抵遍布世界27個門戶樞紐港和數百個機場,上海航空常旅客將可享受聯盟其他成員提供的裡程累積服務。5月上旬籤署《議定書》後,在未來12個月左右的準備期內,上航將在IT、安全運營、商務、常旅客、營銷、服務和產品、法律事務、人力資源、行業溝通等各個方面與星空聯盟各成員進行對接,以達到對聯盟成員運行標準和產品一致化的要求。星空聯盟表示,如不出意外,上航預計在2007年可被正式宣布為該聯盟之一員。
有專家分析認為,隨著全球航空公司已由單打獨鬥逐漸走向聯盟之間的競爭,各國航空公司均在積極尋求「跨國之戀」的機會,以發展壯大自己,中國國內航空公司概莫能外。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國可望最先加入聯盟的並不是「老大哥」的三大航空集團,而是「小弟弟」的上海航空公司。前年8月,南航最先與天合聯盟籤署框架協議,但由於公司內部戰略進行調整等原因,雙方的合作並無進展。另悉,國內三大航空巨頭之一的國航已成為星空聯盟的觀察員。國內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東方航空公司,也已向另外一家國際航空聯盟寰宇一家拋出「紅繡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