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業內關於「亞洲船東在運營標準上落後於歐美同行」的聲音,哥倫比亞集團亞洲區執行長Demetris Chrysostomou予以堅決駁斥,直言此類觀點「過時且具有誤導性」。
他指出,亞洲主要航運大國在運營實力與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現早已得到驗證。「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為代表的船東國家,安全、質量和高效運營早已深入其管理體系。」
在談及中國時,Chrysostomou強調,中國已躍升為全球最大的船東國,並在不斷超越國際標準的道路上持續邁進。「中國在採用國際標準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不僅出於全球競爭的需要,更得益於前瞻性的本地監管以及對航運科技的快速擁抱。為了在全球舞臺上競爭,中國船東深知必須達到甚至超越國際航運業的期望。」
雖然他承認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航運運營仍在逐步提升,但他強調,一旦這些國家的船舶進入國際市場,就必須符合國際合規要求,而事實也是如此。他補充道:「我們正在看到越來越多具有前瞻性和聲譽的船東公司在亞洲嶄露頭角,哪怕是在新興市場。這些企業主動與行業最佳實踐對標,隨著本國經濟發展,它們的航運公司也正變得更成熟、更具科技意識,並在責任與安全管理上更有擔當。」
在他看來,全球航運界非但不應擔憂,反而應該向亞洲尋求領導力和創新,「業界應以關注與期待的心態看待亞洲,因為這個地區正迅速成長為航運創新與韌性的動力源。」
展望未來,Chrysostomou將數位技術的深度融合視為2030年前亞洲船舶管理領域的最大變革力量。「數位化不僅僅意味著儀錶盤、傳感器和數據分析,真正的顛覆在於組織如何轉變思維和架構,從而讓技術真正產生價值。」
他進一步指出,到2030年,最成功的船舶管理者將是那些能夠把數字工具與人力資本結合到極致的人,「這意味著要重塑內部流程,提升船員和岸基團隊的數字素養,並將預測性智能深度融入日常運營。」
最後,他呼籲行業主動迎接變革:「亞洲船舶管理行業天然具備引領數位化轉型的條件,因為這裡的公司普遍更年輕、更靈活,也較少受制於歷史包袱。若要抓住這一機遇,我們不僅要升級平臺,更要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