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修好的舊電機,今天可算派上用場了。」8月11日,秦皇島港302泊位送煤帶上的一臺電機突發故障,河北港口集團秦港股份六公司電氣技術員張尉用之前修好的一臺舊電機進行了更換,送煤帶恢復正常運行。
「廢舊物資其實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我們對廢件庫物資進行全面清理、盤點,將部分設備修理好,重新應用到生產線上。」秦港股份六公司技術設備部物資管理員孫海山說,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已清理、盤活可用物資14項,總價值約39萬元。
今年以來,河北港口集團通過盤活廢舊物資、改進生產工藝、減少能源消耗,成功探索出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的新路徑。
多年來,河北港口集團各公司積存了不少損壞或閒置的物資。各公司對損壞物資進行修理,對庫存物資按價值和閒置年限建立詳細臺帳,通過內部調撥、跨項目認領實現再利用,有效盤活資源、優化配置。
除對庫存物資進行再利用,集團各公司還通過改進工藝,減少廢棄物產出量,降低能源消耗量。秦港股份九公司通過設備點檢維護、故障快速響應、數位化監控等措施,有效降低設備空載率與無效能耗。該公司上半年通過優化翻車機底層灑水措施,自來水總消耗量同比下降48%,節約資金約28.3萬元,中水總使用量同比下降25.2%,節約資金約37.6萬元。
修舊利廢不僅帶來了成本節約,更催生出獨特的工業美學。
「真沒想到這些報廢齒輪還能變成景觀!」在秦港股份物資中心的工業風三角地公園內,一組可轉動的機械造型景觀讓遊客連連點讚。
秦港股份物資中心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建波介紹,他們開展了「夏日繪綠卷」港區美化專項行動,用廢棄的不鏽鋼管搭建成花架,將舊PVC排水管改造成創意花盆,把舊布藝玩偶嵌入景觀設計……通過精巧設計,實現從「工業廢棄物」到「生態藝術品」的華麗轉身。
擁有百餘年歷史的秦皇島港,一些老廠房已不能滿足生產需求。「秦皇島港的南棧房始建於1905年,曾是多種物資庫房,2008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秦皇島國際旅遊港旅遊事業部部長周航說,自2018年起,南棧房被陸續改建為企業發展展館、接待中心和進口商品體驗銷售中心等,百年建築在港口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中煥發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