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大灣區外貿穩中向好:前 7 月進出口增長 4.7%(海關總署最新報導)-快遞搜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 7 個月,大灣區內地 9 市進出口 5.2 萬億元,實現了 4.7% 的增長幅度,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 20.2%。這一成績的取得,凸顯出大灣區在我國外貿領域的關鍵地位以及其外貿發展的強勁韌性與活力。 從經營主體來看,各類型企業展現出不同程度的發展態勢,共同推動大灣區外貿前行。民營企業作為大灣區外貿的主力軍,前 7 個月進出口 3.35 萬億元,增長 5.1%,佔其進出口總值的 64.5%。一直以來,民營企業憑藉靈活的市場應變能力,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在全球供應鏈中逐步找準定位,持續擴大市場份額,為大灣區外貿增長貢獻了堅實力量。 外商投資企業活力也在持續回升。前 7 個月,其進出口 1.62 萬億元,增長 5.9%,增速在各類主體中最快,佔大灣區內地 9 市進出口總值的 31.2%。隨著大灣區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政策的穩定性和透明度增強,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持續提升。眾多外資企業加大在大灣區的布局,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一步提升了大灣區產業的國際化水平和競爭力,帶動了進出口業務的快速增長。 在貿易夥伴方面,大灣區內地 9 市的貿易版圖不斷拓展。東協為大灣區內地 9 市第一大貿易夥伴,前 7 個月,大灣區內地 9 市對東協進出口 8531 億元,增長 6%。近年來,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大灣區與東協在貿易、投資、產業合作等方面的聯繫愈發緊密,雙方在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農產品等領域的貿易往來頻繁,合作空間持續拓寬。 中國香港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進出口 6625 億元,增長 9.4%。憑藉地緣優勢和長期以來形成的緊密經貿聯繫,大灣區與中國香港在金融、物流、貿易服務等領域深度合作,香港作為重要的轉口貿易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為大灣區產品走向世界提供了便捷通道,同時也為大灣區引入全球優質資源。 歐盟為第三大貿易夥伴,進出口 6211.1 億元,增長 7.9%。大灣區的高新技術產品、高端製造產品等在歐盟市場頗受歡迎,與此同時,歐盟的先進技術、設備和優質消費品也不斷流入大灣區,雙方在高端製造業、綠色能源、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在出口產品方面,機電產品依然是大灣區內地 9 市出口的 「主力軍」。前 7 個月,大灣區內地 9 市出口機電產品 2.29 萬億元,增長 7.7%,佔其出口總值的 68.9%。大灣區強大的製造業基礎為機電產品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撐,眾多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工藝改進,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在國際市場上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樣」(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無人機、摩託車等產品出口增速較快,分別增長 30.9%、32.1%、35.4%。這反映出大灣區在新興產業領域的快速崛起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以電動汽車為例,大灣區集聚了一批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等核心領域取得突破,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重要份額,還在海外市場迅速打開局面,成為大灣區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 進口方面,機電產品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帶動整體進口增長 11.9 個百分點。其中,集成電路、電腦及其零部件、半導體製造設備進口分別增長 15%、60.3%、48.1%。隨著大灣區電子信息、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核心零部件、先進設備的需求持續攀升。進口這些關鍵產品,有助於大灣區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優化產品性能,進一步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向高端化邁進。 自 2019 年 2 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以來,大灣區內地 9 市累計進出口值突破 50 萬億元,達 50.67 萬億元。此次前 7 個月取得的外貿佳績,不僅是大灣區自身經濟活力與開放程度的體現,也為全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示範。未來,隨著大灣區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持續發力,其外貿有望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