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雙樞紐」躋身「國家隊」開放龍江「物流新動脈」加速形成-快遞搜
2025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新一批30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哈爾濱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與綏化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雙雙入選。由此,黑龍江省納入國家建設名單的物流樞紐已達8個,一條貫穿黑土地的「物流新動脈」正加速形成。 近日,記者走進剛剛掛牌「國家級」的兩大物流樞紐,感受開放龍江的勃勃生機。 哈爾濱空港:形成臨空產業集聚區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旁的哈爾濱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現場一片火熱——工人們正進行哈爾濱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國內貨運中心項目的布線調試,為即將投用的貨運倉儲區做最後準備。遠處的貨運停機坪上,一架滿載跨境電商包裹的貨機正緩緩滑入機位。一公裡外,哈爾濱機場新建國際航空貨運物流中心項目工地,數十臺挖掘機正進行土地平整作業,推土機轟鳴著將場地劃分為規劃中的庫房區域——這個佔地超21萬平方米的物流中心,預計2025年11月底完成主體施工。 「今年1月~7月,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實現貨郵吞吐量達8.24萬噸,同比增長8.7%。」哈爾濱市發展改革委經貿處處長趙京源說,我們採用「1+10」樞紐企業聯盟的創新模式,由國企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建設。規劃了國際轉運集疏區等九大功能區。吸引了中郵、俄速通等多家龍頭企業入駐,形成了以航空物流、跨境電商為核心的臨空產業集聚區。 在項目和口岸建設上齊發力。從優化機場貨運區等存量設施到推進中央廚房冷鏈等在建工程,「存量整合+增量補短板」的思路讓樞紐功能不斷升級。依託三大進境指定口岸優勢,這裡將建成北極水產品交易中心,實現北極帝王蟹採購、暫養、分銷、配送一體化全鏈條服務。 夜幕降臨,當「哈爾濱—青島—南京」全夜航貨運航線的轟鳴聲劃破夜空,臨空經濟區規劃發展部部長劉曉露告訴記者,這是中國郵政智能處理中心投用後開通的新航線。「現在黑龍江發往北京、浙江等25個省會城市的出口郵件,次日遞水平和時限穩定性顯著提升,預計662條特快線路實現『隔日變次日』,藍莓、紅腸這些特產,早上從哈爾濱寄出,明天就能擺上南方超市的貨架。」 綏化樞紐:打通「出省出海」快速通道 在最新公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名單中,綏化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的獲批意義特殊。「我們成功躋身『國家隊』,更取得『當年入規、當年入選』的突破,用一年時間實現了關鍵跨越。」綏化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嶽含說,目前,整個樞紐內建成項目23個,主要包括營口港綏化陸港、雲科技快遞電商產業園等存量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5.44億元。 這片佔地面積近13平方公裡,相當於180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超級「中轉站」,解決了綏化市長期面臨的「出海口」難題。在營口港綏化陸港貨櫃作業區,滿載玉米的貨櫃被吊起後落在等候的貨運列車上,工作人員手持電子提單,對著終端輕輕一掃,全程用這張「一單制」提單,比以前節省了3次換單時間,24小時內就能到達遼寧營口港裝船出海,打通了農產品「出省出海」的快速通道。 依託與哈爾濱國家物流樞紐的深度協同,綏化的汽車儀表、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產品更是搭上了「空中快線」——天有為電子生產的汽車儀表清晨從車間下線,午後便通過哈爾濱空港的全貨機航線發往珠三角,物流時效較以往大大提升。 作為哈爾濱都市經濟圈副中心城市,綏化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處哈爾濱自貿片區與黑河自貿片區中心節點,鐵路貨運總量超1000萬噸,公路貨運總量超7000萬噸。 雙樞紐「交響曲」 奏響黑土地上物流新篇章 空港型樞紐成功躋身國家建設名單,為哈爾濱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再添重磅成果——繼此前斬獲生產服務型、陸港型兩張國家物流樞紐「王牌」後,如今哈爾濱集齊了三張「國字號名片」,更使其成為東北地區唯一的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這一突破,也標誌著哈爾濱的樞紐能級即將實現歷史性躍升。 黑龍江省物流樞紐建設始終與產業脈搏同頻共振。物流樞紐類別與產業形態緊密相關,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畜牧等大宗農產品的運輸需求催生了陸港型、商貿服務型樞紐的布局。綏化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進入國家級名單,更是「物流+產業」深度融合的典範。 「雙樞紐入選『國家隊』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今年這兩個樞紐成功獲批,在經濟發展方面,將進一步降低黑龍江省社會物流成本,增強招商引資吸引力,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黑龍江,為全省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在產業布局方面,有利於充分發揮物流樞紐的集聚效應,促進產業融合創新和樞紐經濟發展,優化黑龍江省產業空間布局,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從1個到8個國家物流樞紐的跨越,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一張覆蓋全省、銜接國內外的物流網絡。 接下來,黑龍江省將從三方面發力。加快樞紐建設進度。按照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要求,高質量推進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運營服務體系,推動樞紐功能日益完善,發揮更大作用;加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以國家物流樞紐為依託,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吸引物流上下遊企業、商貿企業、加工製造企業集聚,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加強對上資金爭取。組織各樞紐承載城市謀劃儲備優質項目,高質量編寫資金申請報告,爭取更多中央資金支持,不斷提升樞紐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访问:4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