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重塑貿易線,串聯亞非拉,關稅衝擊下航運巨頭加速布局新興市場-快遞搜
許多新船正在進入美國以外的航線 據香港《南華早報》12日報導,在即將到來的9月,擁有全球最大貨櫃船隊的地中海航運公司將啟動一項新的航運服務,將中國、韓國的港口與秘魯的港口連接起來。另外一項服務也將於9月啟動,將中國、新加坡的港口與奈及利亞、貝寧和安哥拉等西非港口連接起來。 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提供的數據顯示,地中海航運公司的船隊在2025年上半年新增船舶數量最多,進一步擴大了其在遠洋運輸中本已領先的市場份額。 另據英國《物流經理》雜誌網站報導,此前地中海航運公司將「迪萊塔號」和「土耳其號」兩艘超大型貨櫃船投入其「非洲快線」服務航線,此航線串聯起中國、韓國等亞洲主要出口樞紐,以及多哥、加納、象牙海岸和喀麥隆等西非國家的關鍵港口。而促使該航運公司做出這一部署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亞洲與非洲,尤其是與西非之間的貿易額正在快速增長。報導認為,隨著這些海上巨輪往返成為常態,上述地區的經濟格局也將迎來重大轉變,釋放出新的增長和發展潛力。 對於上述變化,美國《商業雜誌》評價道,由於今年下半年跨太平洋航線的需求似乎正在減弱,許多新船正在進入美國以外的航線。 無獨有偶。今年7月,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在巴拿馬開設了一個佔地2萬平方米的物流中心,作為「通往拉丁美洲的門戶」,每周會有多條海運線路。 作為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的財報一直被廣泛認為是全球貿易的晴雨表。馬士基上周在其第二季度財報中提到了其貨櫃班輪服務受到的重大影響,並指出其4月至6月期間的中美貨櫃吞吐量同比下降了約35%。該公司CEO柯文勝表示,事實上,美國關稅已經(對航運需求)產生了一些抑制作用。 丹麥《航運電訊報》報導稱,根據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的最新報告,由於新關稅給國際貿易帶來壓力,預計2025年美國主要貨櫃港口的進口貨運量將比2024年下降5.6%。此外,美國港口6月份吞吐量為196萬個20英尺貨櫃,較5月份增長0.7%,但同比下降8.4%。 「從目前局勢來看,不少海運行業人士都對北美地區航運線路看法悲觀。」路透社報導說,敦豪全球貨運亞太區執行長弗蘭克警告,承運商此前紛紛增加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以追逐短期收益,但隨著需求動能減弱,運力過剩的問題也日益明顯。日本海洋網聯船務公司表示,近期貿易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了預測本財年下半年前景的難度。 美國之外,需求強勁 「除了美國以外,幾乎所有地方的需求都很強勁。」柯文勝在接受美國CNBC網站採訪時表示,「這推動了我們的盈利和升級。」馬士基將今年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上調至80億至95億美元之間,高於此前60億至90億美元的預期。馬士基認為,北美地區進口量的萎縮被歐洲、拉丁美洲、西亞和非洲等地區的強勁需求所抵消。該公司還預計,全球貨櫃市場運量將增長2%至4%,高於此前預測的-1%至4%,這表明北美以外的市場需求更具彈性。 美國CNBC網站評價道,這一財報出爐之際,全球航運業正準備迎接一個貿易複雜的新時期。柯文勝進一步表示,中國對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出貨量從去年開始增加,並將持續2025年一整年,「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正常關係正在發生變化。這意味著,儘管美國市場波動,但我們看到世界其他地區對貨櫃運輸的需求非常穩定且很高。」他說。 「受到美國關稅壓力影響,北美航線的運力預計會有所減少。」一位中國港口工作人員已經感受到近期航運風向變化,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在主流貿易港的航線此前就已相對完善。隨著中國與西非、拉美等國家的貿易往來增加,新航線正在不斷增多。 「航運巨頭對新興市場航線的開發,反映了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新興市場的整體崛起,航運巨頭也希望能夠在這一大趨勢下,通過調整自己的全球布局,搶抓機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梁懷新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進一步稱,新興市場航運需求的快速增長,推動航運巨頭進行全球布局調整,而航運巨頭的舉措,也客觀上有利於新興市場全球貿易的進一步暢通。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隨著全球貿易路線被關稅戰重塑,航運公司正在適應新的格局。 就未來運價來看,海事服務供應商Veson Nautical海事分析師賈爾·米爾福德預計,跨太平洋貿易航線的貨運量將全年下降,會進一步給運費帶來壓力。路透社報導援引行業專家的觀點表示,由於運力超過需求,且貿易路線因關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發生轉移,2025年亞洲至美國的海運費率預計將進一步下降,不過船舶改道有望限制部分損失。挪威航運分析公司Xeneta的數據顯示,自6月1日以來,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貨櫃平均現貨運費分別下跌了58%和46%,預計還會進一步下跌。 中國港口增加新興市場航線 惠譽評級公司近日表示,受歐盟和新興市場需求強勁的推動,2025年上半年,中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9.0億噸,同比增長4.0%,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4.7%。中國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航線貨櫃吞吐量達3428萬標箱,同比增速達23.7%,成為拉動外貿貨櫃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航線布局來看,中國各大港口正陸續增加面向新興市場的國際航運線路。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上海港已新增12條國際航線,深圳港鹽田港區新增11條國際航線,廣州港也淨增7條外貿航線,這些新增航線主要指向拉美、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區域。 同期,大連港先後開通至南非、地中海、墨西哥等地區的滾裝出口航線,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陸續新增直航拉美、非洲、東南亞航線,青島港也聚焦南美、中東等地市場新增11條貨櫃航線。山東日照港也開通由寧波遠洋常態化運營的首條西非航線(外貿散雜貨運輸航線),自山東日照始發,航程約50天,最終抵達非洲西海岸拉各斯港。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在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的增量,其中上半年對非洲進出口1.18萬億元,增長14.4%,對中亞進出口3572億元,增長13.8%。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藍慶新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航線拓展是伴隨著中國企業的出海和對外投資同步推進。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需要大量的中國裝備作為支撐,相關行業也隨之在這些地區布局。他同時強調國際航運網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兼顧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港口基礎設施和船舶運力的保障能力,二是沿線地區的地緣政治環境穩定性。 在全球供應鏈的重構進程中,業內人士分析稱,部分關鍵區域會依託自身獨特的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等,逐漸成為新的增長極。這其中,柯文勝認為,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大,中國品牌的崛起為貨櫃航運需求提供了新的動力。 香港《南華早報》認為,即使中美將關稅「休戰期」延長了90天,中國的貿易多元化努力預計仍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繼續重塑航運路線。無論未來3個月發生什麼,一些分析師認為在關稅不被取消的情況下,美國進口方面仍會繼續承壓。 梁懷新向記者表示,在美國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揮舞關稅大棒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進一步認識到發展新興市場間貿易的重要性,中國與東南亞、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間的貿易緊密度進一步提升,這不僅僅是應對關稅戰的現實選擇,更體現出新興市場間貿易的強勁內生動力。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