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全球航空貨運市場動態:機遇與挑戰並存(國際空運新聞資訊)-快遞搜
在全球經濟逐步走出疫情陰影的背景下,航空貨運市場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宏觀經濟的復甦、新興市場的崛起、製造業產能的回暖,以及跨境電商的持續爆發,共同推動了全球航空物流格局的深刻重塑。與此同時,行業也面臨著運力結構失衡、成本高企、地緣政治風險等諸多挑戰。如何在機遇與挑戰中找到平衡,成為航空貨運業者的關鍵課題。 一、全球航空貨運市場的現狀剖析 1.1 需求端:跨境電商與製造業復甦成 「雙引擎」 從全球經濟走勢來看,新興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數據顯示,疫情後,新興經濟體的 GDP 增速穩定在 4% 左右,其中中國的增長率甚至超過了 5%,相比之下,發達經濟體的增速則明顯放緩。這一趨勢為航空貨運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不僅如此,全球製造業也在疫情後迅速恢復,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的製造業產能快速釋放。同時,歐美的製造業在 2024 年至 2025 年期間也呈現出良好回暖勢頭,為全球貨運提供了強大貨源支撐。 疫情改變了全球消費者的購物方式,推動跨境電商保持強勁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9 至 2020 年跨境電商出口增速均超 20%,2021 年達到 18.5%,2023 年和 2024 年分別保持 15% 和 10.8% 的兩位數增長,2024 年出口額達到 2.63 萬億元人民幣,這充分說明跨境電商對航空貨運的需求增長遠超傳統貨物出口。以 「出海小龍」 平臺為例,其每日空運出口貨量總計超 1 萬噸,如此龐大的空運需求,相當於需要 108 架波音 777 貨機的運載能力才能完成,對推動航空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1.2 運力端:客機腹艙與全貨機的 「新平衡」 「航空貨運始終與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 疫情之前,航空貨運主要依賴客機腹艙運力,尤其是從中國和亞太地區飛往美國及歐洲的航線。然而,疫情爆發後,全球國際客運航班大幅減少,中國大陸到美國航班下降了近 80%,香港到美國下降 52%,日本到美國下降 18%;歐洲航線也出現顯著下滑,中國大陸飛往歐洲航班減少 27%,香港下降 46%,日本下降 35%。客機航班銳減直接導致了客機腹艙運力的萎縮,促使全貨機運輸成為航空貨運的主力軍。 從運力角度來看,自 2020 年觸底後,全球航空貨運運力持續回升,目前已達到歷史高位,近年來的運力增長主要來自客機腹艙的恢復,而全貨機運力則基本保持穩定。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全貨機生產周期長,另一方面則是舊機型不斷退役所致。截至 2024 年,中國內地共有 17 家貨運航空公司,運營貨機總數達 246 架,相比 2019 年增加了 72 架。在全球航空物流的區域運力分布方面,截至 2024 年,中美航線 80% 的航空貨運量由全貨機承擔;中歐航線則有 71% 由全貨機完成,而歐美之間的貨運仍以客機腹艙為主,佔比近 60%。這一格局與市場結構、貨源分布及航線網絡布局密切相關,也預示著未來全貨機運力仍將在中歐、中美航線上扮演核心角色。 二、航空貨運市場的機遇洞察 2.1 新興市場的崛起紅利 隨著全球經濟重心逐步向新興市場轉移,亞太、拉美和非洲等地區成為航空貨運需求增長的新引擎。以亞太地區為例,不僅擁有龐大的製造業產能,還是全球跨境電商發展最為迅猛的區域。據國際航協(IATA)預測,到 2025 年,亞太地區航空貨運需求將以每年 6%-8% 的速度增長。這一增長趨勢為航空貨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尤其是那些能夠率先布局新興市場航線、建立本地運營網絡的企業,將在競爭中佔據先機。 新興市場的消費升級也為航空貨運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中產階級規模的擴大,對高品質、高附加值商品的需求激增,如電子產品、高端消費品、生鮮食品等,這些貨物對運輸時效和安全性要求極高,航空貨運成為首選。例如,中國的高端智慧型手機、日本的精密儀器在東南亞、印度等市場暢銷,通過航空運輸能夠快速將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滿足市場需求。 2.2 跨境電商的持續爆發 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是航空貨運市場最顯著的增長動力。據 eMarketer 預測,2025 年全球跨境電商銷售額將突破 4 萬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20%。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對航空貨運的 「小批量、多批次、高時效」 需求,與傳統貨運的 「大批量、少批次」 模式形成鮮明對比。這種需求特點使得航空貨運的靈活性和時效性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為滿足跨境電商的特殊需求,航空貨運企業紛紛推出定製化服務。例如,提供 「門到門」 一站式物流解決方案,涵蓋倉儲、分揀、包裝、運輸、清關、配送等全流程服務;優化貨物追蹤系統,實現貨物運輸狀態的實時查詢,讓賣家和買家隨時掌握貨物動態;在關鍵節點城市設立分撥中心,提高貨物中轉效率,縮短運輸時間。這些定製化服務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還為航空貨運企業開闢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2.3 技術創新賦能效率提升 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新興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航空貨運的運營模式,為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狀態得以實時監控,通過在貨物包裝上安裝傳感器,能夠實時採集貨物的位置、溫度、溼度、震動等數據,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系統將立即發出警報,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降低貨物損壞風險。例如,在運輸生鮮食品和藥品時,可通過物聯網技術確保貨物始終處於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環境。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則用於優化航線規劃、運力調配和貨物裝載方案。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和實時市場信息,AI 算法能夠預測不同航線的貨運需求,幫助航空公司合理安排航班頻次和運力,提高飛機利用率;在貨物裝載環節,利用 AI 優化貨物布局,提高飛機的載貨量,降低單位運輸成本。此外,自動化設備在機場貨運處理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化倉儲設備等,大大提高了貨物處理效率,減少了人工操作帶來的錯誤和延誤。 三、航空貨運市場面臨的挑戰解析 3.1 運力結構失衡困境 儘管全球航空貨運運力整體呈上升趨勢,但運力結構失衡問題依然突出。一方面,在需求旺盛的熱門航線,如中美、中歐航線,運力緊張局面時有發生,尤其是在電商購物節(如 「雙 11」、聖誕節)等高峰期,艙位供不應求,導致運價飆升。例如,在 2024 年 「雙 11」 期間,中美航線的航空貨運價格相比平時上漲了 30%-50%。另一方面,部分冷門航線或淡季時期,卻存在運力過剩的情況,飛機空載率較高,造成資源浪費和運營成本增加。 全貨機與客機腹艙運力的協同問題也亟待解決。疫情後,客機腹艙運力逐步恢復,但全貨機與客機腹艙在運營模式、航線覆蓋、貨物適配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如何實現兩者的有效協同,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是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此外,新飛機交付延遲、老舊飛機退役等因素也影響著運力的穩定供應。例如,空客 A350F 貨機項目因技術問題導致交付時間多次推遲,影響了航空公司的運力擴充計劃。 3.2 成本高企壓力 航空貨運面臨著多方面的成本壓力。燃油成本是最大的支出項,國際油價的波動對航空貨運成本影響顯著。儘管近年來燃油效率有所提高,但燃油成本仍佔航空公司運營成本的 30%-40%。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隨著航空業對專業人才需求的增加,飛行員、地勤人員、貨運代理等的薪資水平持續上漲。同時,機場起降費、航路費、安檢費等運營費用也在逐年增加,進一步壓縮了航空公司的利潤空間。 此外,為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航空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飛機節能減排改造、採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等,這無疑加重了成本負擔。例如,一架波音 747 貨機進行節能減排改造的成本高達數百萬美元,而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價格目前是傳統航空燃油的 2-3 倍。成本高企使得航空公司在定價上陷入兩難境地,提高運價可能導致客戶流失,維持低價則面臨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風險。 3.3 地緣政治與政策風險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全球航空貨運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貿易爭端導致部分國家之間加徵關稅、設置貿易壁壘,影響了貨物的進出口需求,進而對航空貨運量產生負面影響。例如,中美貿易摩擦期間,雙方加徵關稅使得部分高價值商品的貿易量下降,相關航空貨運需求也隨之減少。地區衝突可能導致空域關閉、航線變更,增加了飛行風險和運營成本。例如,中東地區的衝突曾多次導致周邊空域管制加強,航空公司不得不調整航線,飛行距離增加,燃油消耗和運營時間延長。 各國政策法規的變化也給航空貨運帶來挑戰。海關政策的調整可能影響貨物的清關速度和成本,如某些國家加強了對特定商品的檢驗檢疫要求,導致貨物在海關滯留時間延長;航空安全法規的更新要求航空公司投入更多資金用於安全設備升級和人員培訓;碳排放政策的實施則促使航空公司採取更環保的運營措施,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這些政策法規的變化增加了航空貨運企業的合規成本和運營風險。 四、航空貨運市場的應對策略探討 4.1 優化運力布局 航空公司應加強市場調研,深入分析不同航線、不同季節的貨運需求特點,通過靈活調整航班頻次、機型配置等方式,優化運力布局。在熱門航線和旺季時期,增加全貨機投入或採用 「客改貨」 飛機,提高運力供給;在冷門航線和淡季,合理安排航班,避免運力閒置。例如,順豐航空根據國內電商市場的季節性特點,在 「雙 11」 等高峰期提前增加航班頻次,並調配大型貨機執飛,確保貨物能夠及時運輸。 加強全貨機與客機腹艙運力的協同運作。航空公司可通過建立統一的貨運運營平臺,整合全貨機和客機腹艙的運力資源,實現貨物在兩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同時,加強與貨代企業的合作,通過信息共享和協同決策,優化貨物配載方案,提高飛機載貨率。例如,中國國際航空與多家大型貨代企業合作,共同制定貨運計劃,根據貨物的緊急程度、重量、體積等因素,合理分配全貨機和客機腹艙運力。 4.2 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 在成本控制方面,航空公司應採取多元化措施。與燃油供應商籤訂長期合同或進行套期保值操作,以降低燃油價格波動風險;通過優化航線規劃、提高飛機性能等方式,降低燃油消耗。在勞動力成本管理上,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員工工作任務,避免人員冗餘。同時,與機場等相關部門協商,爭取更優惠的起降費、航路費等運營費用政策。 利用數位化技術提升運營效率是降低成本的關鍵。通過建立智能化的貨運管理系統,實現貨物運輸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訂單處理、貨物追蹤、庫存管理、結算等環節,減少人工操作和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例如,聯邦快遞利用先進的數位化技術,實現了貨物從攬收到派送的全程自動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降低了成本。 4.3 風險管理與應對機制 航空貨運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地緣政治、貿易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的監測和預警。通過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或崗位,收集和分析相關信息,提前制定應對策略。例如,關注貿易爭端的進展,及時調整貨物運輸計劃,選擇受影響較小的航線或目的地;針對地區衝突可能導致的空域關閉風險,制定備用航線方案,確保貨物運輸的連續性。 加強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溝通與合作,積極參與政策制定過程,爭取有利的政策環境。同時,行業協會應發揮協調作用,組織企業共同應對風險,如在貿易爭端中,代表企業與相關國家政府進行溝通協商,維護行業利益。此外,航空公司還可通過購買保險等方式,轉移部分風險,降低潛在損失。 五、航空貨運市場的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全球航空貨運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長速度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有所波動。隨著新興市場的持續發展、跨境電商的普及以及技術創新的推動,航空貨運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然而,運力結構失衡、成本高企、地緣政治風險等挑戰仍將持續存在,需要行業各方共同努力加以應對。 在需求端,跨境電商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成為航空貨運市場最重要的增長動力。同時,隨著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構,對高附加值、時效性強的產品運輸需求將不斷增加,航空貨運在高端製造業、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在運力端,隨著新飛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如電動飛機、氫燃料電池飛機等的研發和應用,航空貨運的運力結構和運營模式可能會發生重大變革,同時也將有助於緩解環保壓力和降低運營成本。 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航空貨運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優化運力布局、控制成本、加強風險管理等措施,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加強政策引導和行業規範,為航空貨運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只有各方協同合作,才能充分把握市場機遇,有效應對挑戰,推動全球航空貨運市場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