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Airways雜誌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美國政府戲稱為「解放日」——以行政命令頒布的全面新關稅震撼了全球貿易體系,並對美國航空業產生衝擊波。
經紀公司Cassel Salpeter & Co.近期的一份報告概述了關稅對貨運業的影響。
川普的政策標誌著與數十年來幫助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原則的戲劇性背離。雖然美國政府將此舉稱為「對等」貿易公平,但行業領袖警告這種急劇轉變可能加劇通脹、減緩增長並削弱消費者信心。
飛往美國的總體航空貨運量同比已下降約25%。而美國與其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僅次於墨西哥)之間的貨運量自關稅實施以來更是下降了60%。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關稅恰逢美國航空業即將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收入之際。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現已將其2025年航空貨運需求增長預測從5.8%下調至接近零。
航空貨運面臨重大阻力
隨著製造商和零售商重新調整供應鏈以規避成本增加,在各大洲之間運輸貨物的航空公司現在必須應對網絡中斷問題。
Cassel Salpeter & Co.的報告指出,1980年《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該協議取消了飛機、發動機和零件的關稅)下建立的關稅豁免待遇的終結,正在引發警報。飛機製造商生產成本和航空公司採購成本的增加,可能會波及整個行業,減緩機隊擴張和貨機改裝。
甚至電子商務的物流也已經面臨重大變化。取消800美元以下低價值進口商品豁免待遇,再加上新關稅,對削減從中國直接飛往美國消費者的小包裹量起了很大作用。阿里巴巴、希音和Temu等電子商務巨頭正在轉向批量海運到美國倉庫,放棄了之前推動航空貨運增長的模式。
轉變航線,重新思考戰略
貨運航空公司正在將飛機從中美航線重新分配到歐洲和其他區域航線上,以此緩解關稅帶來的衝擊。航線網絡規劃者正在探索將空運與靠近終端客戶的前置倉相結合的混合模式,以及與通過談判降低關稅而可能開闢新走廊的國家建立夥伴關係。
報告顯示,一些航空公司正在押注運營補償。燃料價格的下降可能有助於抵消進口成本的增加。然而,燃料價格如果上漲,可以徵收附加費,這可用於增加額外收入。也有公司正在嘗試將空運和海運合併為一個海關條目,以減少每批貨物的處理費用。
展望:形勢動蕩,復甦可能性仍存在
航空貨運行業的韌性可能取決於新貿易協議或豁免的達成速度。如果關稅放寬,低迷形勢可能很快逆轉,航空公司將從效率提升和穩定的燃料成本中受益。
在此之前,動蕩很可能持續。「我們原本預計是創紀錄的一年,」一位行業高管表示,「現在關鍵是生存和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