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artes數據顯示,2025年7月,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動蕩」之後,由於季節性需求和關稅暫停期「搶運潮」共同推動,美國貨櫃進口量激增,達到僅次於2022年5月份的歷史第二高位。與此同時,儘管7月份美國主要港口擁堵情況有所增加,表明包括洛杉磯、長灘和紐約/新澤西等主要門戶的基礎設施在進口量增加的情況下仍能高效運行。具體而言,7月份,美國貨櫃進口量增至262.2萬TEU,環比增長18.2%,同比增長2.6%,僅比2022年5月創下的歷史峰值低555TEU。這一增長既反映了強勁的季節性需求,通常會推動7月份進口量增加,也反映了為應對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的「搶運潮」的結果 。2025年7月,美國從中國進口量急劇上升至92.3萬TEU,環比增長44.4%,創下自1月份以來的最高月度進口量。但與2024年7月創下的102.3萬TEU歷史峰值相比,下降了9.8%(或少99838TEU)。中國仍然是美國最大的貨櫃進口的最大來源,佔總量的35.2%,但遠低於2022年2月的41.5%。在港口層面,7月份,受到美東和美灣港口強勁增長的帶動,美國主要港口7月份從中國進口貨櫃大幅回升。2025年7月,美國前10大港口從中國進口貨櫃環比增長42.9%,淨增長26.2萬TEU。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洛杉磯港環比增長33.6%和長灘環比增長26.7%等美西港口繼續顯示出強勁的復甦,事實上,美東和美灣港口的增長更為顯著。休斯頓從中國進口貨櫃量環比增長122.0%,或增加31163TEU領先所有港口,其次是薩凡納環比增長了90.2%、紐約/新澤西環比增長69.5%和查爾斯頓環比增長78.9%。即使是塔科馬(10.2%)和西雅圖(14.0%)等通常吞吐量較低的美西港口也出現了增長。事實上,美國前10大港口全面增長標誌著與前幾個月收縮的逆轉,並突顯了跨太平洋航線對不斷變化的美國關稅政策的反應。美東和美灣港口市場份額小幅上漲,美西港口市場份額保持上升2025年7月,美西前5大港口從約佔45.4%上升至45.8%(+0.4%),為1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美東和美灣前5大港口市場份額也小幅反彈,從38.7%升至39.3%,但仍低於5月份的44.5%。總體而言,美國前10大港口7月份貨櫃進口量佔總量的85.1%,比6月份的84.1%略有上升。7月份美國主要港口延誤略有增長總體而言,儘管7月份美國主要港口的進口量大幅增加,但港口延誤僅比6月份略有增加,表明各大港口有能力承受額外的壓力,而不會造成重大中斷。只有塔科馬的延誤時間略有減少,縮短至2.9天。西雅圖穩定在6.5天,與6月持平。來源:航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