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58艘!全球新船訂單腰斬!-快遞搜
根據克拉克森8月12日發布的數據,今年7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58艘203萬修正總噸(CGT),按CGT計比去年同期的487萬CGT下降了58%,比今年6月的354萬CGT環比下降了43%。其中,中國船企承接新船訂單43艘152萬CGT,全球市場佔有率為75%,位居榜首;韓國船企接單8艘33萬CGT,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16%,位居第二。 今年1-7月,全球累計新船訂單成交量為788艘2326萬CGT,同比去年1-7月的1973艘4765萬CGT下降51%。其中,中國船企接單463艘1303萬CGT,同比下降59%,市場佔有率56%,排名第一;韓國船企接單123艘524萬CGT,同比下降37%,市場佔有率23%,排名第二。 截止今年7月底,全球手持訂單量為16479萬CGT,環比6月底減少了44萬CGT。其中,中國手持新船訂單量達到9837萬CGT,同比增加1337萬CGT,以60%的市場佔有率繼續穩居第一;韓國手持新船訂單量為3522萬CGT,同比減少403萬CGT,市場佔有率為21%,位居第二。 今年7月份,新造船價格繼續保持平穩勢頭。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格指數(Newbuilding Price Index)為186.65點,環比6月的187.11點下降0.46百分點,比5年前同期的126.72點上升47%左右。 從船型來看,174000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價格為2.51億美元,比6月份下降400萬美元;超大型油船(VLCC)價格為1.26億美元,與6月份持平;22000~24000TEU超大型貨櫃船價格為2.73億美元,與6月份持平。 韓國造船業界表示,7月份,韓國船企在全球新船訂單中的市場佔有率僅為16%,數量遠遠落後於中國,不過,這是由於韓國船企延續了以高附加值船舶為中心的選擇性接單策略,這一策略有利於船企提高收益、增強競爭力。 縱觀今年前7個月的中韓造船業接單情況,中國在2月、4月、5月、6月和7月5次佔據接單榜榜首位置,而韓國僅有1月和3月2次排名第一。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航運分析經理Filipe Gouveia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建造船舶徵收港口費的政策、加上全球新船訂單減少以及船型結構變化,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中國船企上半年接單份額從去年下半年的72%降至52%。 在2月底USTR發布針對中國航運、物流及造船業的301條款草案之後,韓國船企3月接單量一度反超中國。不過,隨著USTR在4月的宣布了修訂後的港口費徵收計劃,減輕了對非中國公司擁有的中國建造船舶或新造船的收費,船東重返中國船廠訂船。 Gouveia指出,目前可取代中國船企的造船產能相當有限,即便船東因USTR港口費政策而迴避在中國訂造新船,也很難找到足夠的替代產能。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造船國,韓國和日本船企在產能擴張方面面臨挑戰,主要由於人口下降帶來的勞動力短缺;這一人口結構問題推高了勞動力成本,削弱了日韓船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在他看來,即使存在美國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如果今年年初以來全球新船訂單量沒有出現大幅下降,中國船企的接單份額很可能會更高。 展望未來,Gouveia認為中國的地位依然穩固:「中國在造船業的主導地位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顯著變化,但中期競爭可能會加劇。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家雖然目前只是散貨船和油船的小規模建造國,但可能會利用低勞動力成本擴大產能。同時,美國和印度雖然目前造船能力有限,但兩國政府正積極推動本土造船業發展。不過,即使取得成功,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擴大產能。」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