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搜8月13日消息,跨境電商"雙清包稅"模式暗藏巨大風險,近期一起典型案例引發行業震動。某企業將11種美妝產品偽報為"肥皂"出口,因涉及7種法檢商品未報檢且品牌不符,被海關處以19.6萬元罰款,疊加7.3萬元滯箱費,總損失達27萬元。法院審理認定,企業和貨代在明知"買單報關"違法的情況下仍鋌而走險,判令雙方各承擔50%責任。該案揭示:貨代承諾"全包服務"卻未履行報檢義務,企業為省成本故意不提供合規文件,最終付出遠超節省費用的代價。當前海關嚴查偽報品名、低報貨值等行為,跨境電商從業者需嚴守合規底線,完善報關單證,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