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斷車間的機器高速運轉,面料被精準裁切成各種部件;縫製車間的工人們將部件縫合成完整的鞋面;中轉倉裡,打包好的成品鞋正等待發往外地……河北省安新縣,河北雄安銘航鞋服設計有限公司的製鞋工廠內,130多名工人每天可生產約3000雙鞋子。
安新縣以製鞋業聞名,由於傳統代加工模式受到挑戰,同質化競爭嚴重、與消費者連結弱,使得當地的製鞋工廠一度面臨經營困境。
今年,一款漸變「鴛鴦色」碳板跑鞋在拼多多平臺成了爆款。「鞋面顏色緊跟流行趨勢,鞋底的碳板真材實料,質量有保證。」打版師周文杰介紹,這款跑鞋在電商平臺推出後,首批很快售罄,一個月下來店鋪銷售額突破百萬元。
在工廠負責人王智福看來,加入電商平臺為傳統製鞋工廠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契機。2016年,看中電商平臺的發展機遇,王智福來到安新縣開辦製鞋工廠,「我們從其他電商平臺做起,後來發現在拼多多平臺開店成本低,且受眾群體需求和我們工廠更契合。」
加入電商平臺後,工廠從設計研發到生產流程都發生了新變化。「線上賣得好的款式大多風格新穎、功能實用,我們針對消費者的反饋快速調整,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周文杰說。
電商平臺「小批量、快速反應」的訂單特點,對工廠的生產提出了新要求。「現在生產流程更緊湊了,庫存消耗多的鞋碼要及時補上。」工廠生產負責人王啟航表示,要提前做好計劃,對不同款式的鞋子銷量做到有預判、有準備。
電商平臺帶來的訂單,讓工廠能吸引人、留住人。「工人們來自福建、河南等省份,他們月薪最低5000多元,高的能到三四萬元。」王智福說,「在銷售旺季,我們還需要招臨時工。」
2024年,拼多多平臺推出「百億減免」活動,降低技術服務費,承擔偏遠地區運費;2025年啟動「千億扶持」活動,計劃3年內投入千億元助力商家轉型。「平臺出臺承擔偏遠地區運費等措施後,我們能把省下來的錢都投入到原創研發上。」王智福說。
原創研發讓消費者成受益者。周文杰介紹的爆款跑鞋,在拼多多平臺售價僅100多元。「我們想做的就是讓普通人少花錢也能買到好鞋。」王智福說。
如今,王智福正努力拿下黑標認證,成為拼多多平臺的官方品牌店。「有了這個認證,我們品牌的知名度、認可度就能再上一個臺階。」他說。
從製鞋工廠流水線到消費者的鞋櫃,一雙鞋的旅程,也是電商賦能實體經濟的縮影。在電商平臺的助力下,傳統工廠既能守住質量底線,又能大膽創新;高性價比產品走進更多家庭,地方產業也在轉型中發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