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修改了對數十個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從10%到41%不等。
根據白宮的說法,所有被認為是為了避免適用關稅而轉運的貨物將被額外徵收40%的關稅。此舉被指劍指中國企業「洗產地」行為(即借東南亞、墨西哥等低關稅國繞道出口以規避美對華高額關稅)。
該命令稱,未被列入最新命令的國家將面臨10%的額外關稅。更新後的指令修改了根據4月份發布的早期行政命令徵收的關稅。
修改後的稅率將對「在命令日期後7天美國東部夏令時12:01或之後進入消費」的商品有效,但有一些例外。
根據這項行政命令,與美國達成或即將達成貿易和安全協議的貿易夥伴,在這些協議達成之前,將適用修改後的稅率。
白宮方面表示,對進入美國的商品徵收的「普遍」關稅將保持在10%,與4月2日實施的水平相同。
但這10%的稅率只適用於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即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大於進口。
對於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15%的稅率將成為新的關稅下限。大約40個國家將支付15%的新關稅。對其中許多國家來說,這一關稅將低於4月2日的「對等」關稅,但對少數國家來說,這一關稅將會更高。
還有十幾個國家的關稅稅率高於15%,要麼是因為他們同意與美國達成貿易框架,要麼是因為川普給他們的領導人發了信,要求提高關稅。
新的關稅制度不會像預期的那樣在周五(8月1日)生效,而是將於8月7日實施,給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足夠的時間做出必要的改變來徵收新關稅。
此外,8月6日川普還表示,可能會宣布對中國進一步加徵關稅,此舉類似此前因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而對其加徵25%關稅的做法,具體將視情況而定。他還稱美國可能會對其他幾個國家也採取類似舉措,中國就在可能加徵關稅的國家之列。
中美博弈已超越關稅層面,演變為經濟體系與規則主導權的全面競爭。川普以40%關稅築起「防洗產地」高牆,中國企業借道東南亞的策略遭遇挑戰,但歷史證明中國並非被動接招者,這場經濟圍剿將檢驗全球化的走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