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生產總值超5萬億元!上半年海洋經濟穩中向好-快遞搜
「上半年,國家宏觀政策支持、數智技術深化應用、綠色轉型加速推進形成的強勁合力,為海洋經濟增長注入持續動能。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優化產業布局,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海洋經濟在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中實現新跨越,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堅實支撐。」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傳統產業韌性凸顯 上半年,我國海洋傳統產業發展韌性凸顯。船舶企業生產效率不斷提升,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長4.7%。「船舶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數位化檢驗、噴漆機器人等智能化技術賦能船舶建造,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綏祥表示。 此外,政策利好、供給優化和出遊意願上漲等因素助力海洋旅遊市場持續升溫。上半年,我國海洋旅遊業實現增加值7718億元,同比增長8%。郵輪旅遊熱度高漲,全國郵輪港口進出港旅客總數和郵輪艘次分別同比增長40.1%和33.7%;「五一」當天,天津國際郵輪母港辦理「240小時過境免籤」手續的旅客超過400人,創復航以來單日新高。 新興產業聚能起勢 上半年,海洋新興產業聚能起勢。海工裝備建造市場回暖復甦,我國海工裝備建造市場三大指標繼續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訂單金額、交付訂單金額、手持訂單金額分別佔國際市場份額的64.6%、43.3%和62.6%。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取得系列突破,15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2-1」在山東青島交付運營,自航式水體自然交換型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在廣東江門下水,自航封閉式三文魚養殖工船「蘇海1號」交付,自主設計建造的3600噸自航式全迴轉起重船「電建志高」號投入運營。 上半年,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可用於海洋藥物研發的「海星大模型」發布。海水淡化領域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國內大學科研團隊研究出離子誘導相分離聚兩性離子水凝膠,實現高效太陽能海水淡化,為應對全球水資源與能源挑戰提供了新的路徑。 海洋科技創新成效顯現 上半年,深海探測與資源開發技術實現新進展。仿蝠鱝機器人與「蛟龍」號在南海冷泉區開展協同作業,實現從「硬式機械」向「柔性智能」的轉變,拓展了深海裝備應用場景。南海「深海一號」大氣田二期項目投產,標誌我國最大海上氣田建成,項目通過「深淺結合」創新開發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全面建成後年產氣量可觀,為我國深海油氣開發提供了新路徑。水下生產系統裝備品牌「擎海Techigh」發布,為打造自主可控的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奠定堅實基礎。 「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平臺建設同樣成效顯著。」石綏祥表示,上半年,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深海)在海南啟動運行,具有從數百米到2000米以上梯度漸變豐富的試驗環境區域,可服務於國家深海科技與產業發展,滿足深遠海觀測、調查等儀器設備試驗與測試需求,支撐我國深海科學基礎研究和深海技術原始創新。青島市「海洋科技網上大市場」上線,藉助大數據、AI技術搭建數位化平臺,集成大量待轉化成果和企業需求,通過「線上+線下」模式加速技術交易與產業化。 海洋對外貿易穩中提質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海洋對外貿易總體平穩。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海洋對外貿易頂住壓力持續增長,展現出較強韌性。上半年,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1%,高於一季度1個百分點,海運貿易逐步向好。高端、智能、綠色涉海產品競爭優勢持續顯現,成為出口的重要增長點。船舶和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出口增勢較好,同比分別增長20%和13.7%。 此外,海運外貿航線布局持續擴容。唐山港新增兩條直航東南亞航線,福建省開通首條直航厄瓜多貨櫃班輪航線,鹽城港開闢直航中東約旦新航線,嘉興港首條地中海航線正式開通,連雲港至印尼、洋浦至印度、溫州至菲律賓等直達航線相繼開通,金華—巴希—巴庫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班列首發,撫州—泉州—泰國海鐵聯運首航。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